(人名)魏府興化山存奘禪師。臨濟玄之法嗣。後唐莊宗之師。滅後敕謚廣濟大師。見傳燈錄十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飲食)又曰歡喜團。餅名。梵語曰摩呼荼迦。涅槃經三十九曰:酥面蜜姜胡椒蓽 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歡喜...(術語)本來之面目也。...【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p0709 瑜伽三十四卷十頁云:云何觀察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謂觀見彼,或衰...一念者,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本覺靈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有心,即...(術語)Sattya,又作薩底也。譯曰諦。真實之義。大日經疏七曰:梵雲薩跢也,此翻為諦。諦謂如諸法真相,而知不倒不...(名數)一流轉真如,謂有為法流轉之實性也。二實相真如,謂顯於二無我之實性也。三唯識真如,謂染淨法之唯識實性也...(人名)又作闡那,車匿,闡擇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時為御馬者。六群比丘之一。【又】外道六論之一。百論疏上之下曰...又稱證義者。(一)因明用語。於論義會上,擔任判決者,其判定之標準,主要依據立(立論者)、敵(問難者)雙方所申述...又作廣惠聲聞。指遠離煩惱障與解脫障,獲得定、慧自在之阿羅漢,如舍利弗、目犍連等。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五(大三○·...巴利名 Uposatha-khandaka。又作說戒犍度、布薩法。犍度,聚、蘊之義,為有關僧尼受戒、安居等各種行法規定之類聚。...指寺院朝暮擊鐘一百零八下。乃象徵破除百八煩惱,故稱百八鐘。此一行事始自我國。據敕修百丈清規卷八法器章載,晨曉...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
一般來說初學者要多修止,因為你觀慧薄弱。一開始先念佛拜懺,事修多一點。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觀慧。一個...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失掉念頭。念佛、念佛,就是一...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我想這樣,你憶念佛陀的功德,四十八願,對不對?你要想辦...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以來,我們都將這種矛盾稱為難以逾越的代溝。比如: 當我們沉醉於流...問: 佛經說一切法由心想生,這是不是與我們平日所說的境由心轉有異曲同工之妙呢?境由心轉是我們對同一個境,由於...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來說,若不出離生...
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受,你跟他之間有善業的因緣,一定是善業的因緣。跟他沒有關係...
古時候,有一個書生,姓蕭名藹堂。他為了生活所困,不能進京求取功名,只好在附近的城市里,設了一個小學堂,招集一...
興化
【佛學大辭典】
上篇:焰羅王供行法次第 | 下篇:興化打中 |
(公案)百丈再參馬祖之頃,祖見丈來。拈禪床角頭拂子豎起。丈云:即此用,離此用。祖掛拂子於舊處。侍立片時,祖曰...
歡喜丸
面目
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一念
薩跢也
七真如
闡陀
證義
廣慧聲聞
布薩犍度
百八鐘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越到晚年,觀照智慧就越重要

真心究竟在何處?就在念佛當中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孝順自己的父母?
如何「境隨心轉」

【推薦】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

感受是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