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唐千福寺懷感,依善導決往生之業,練修三年,逐證念佛三昧。述淨土群疑論七卷。見宋高僧傳六。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乃謂諸法入於一相,不作種種分別,不可盡,無所思,不可得,離相對,不執著之法門。文殊功德莊嚴經卷下,載有十餘位...(雜語)謂如俱舍唯識等建立名數,論因果階級,法相局蹐文字間之學問也。釋氏稽古略四所謂兩街止是南山律部。慈恩賢...(術語)一個之法身。華嚴經十三曰:一切諸佛身,惟是一法身。...隋代僧。益州(四川)人,俗姓徐。生卒年不詳。年少出家,入京聽學數年,名揚京洛。北周武帝時,欲廢佛法而存道教,...(人名)唐江西道一禪師,姓馬氏,時稱馬祖。南嶽讓之法嗣也。...子題:正拜人、拜人、三藏比丘以惡口故受雜類頭報 資持記釋云:「 正拜[人] 即僧法差者。彼律通召差人為 拜人 ,...(名數)衍者梵語Yāna之轉訛,乘也。有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四乘。...指日本禪宗支派普化宗之徒。又稱虛妄僧、薦僧、菰僧、普化僧、莽蓾破裸、暮露、梵論、梵論子。因普化宗奉馬祖道一之...(術語)苦有二種:一身苦,二心苦。諸聖人以智慧力故,無憂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業因緣之四大造身故,有老病...禪宗公案名。出自唐代曹山本寂禪師四禁頌之公案,係顯示學人修道之理想方法。四禁即:莫行、不掛、何須、切忌四個否...【具足法行】 p0824 瑜伽七十九卷十七頁云:云何菩薩具於法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凡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什麼叫做佛事? 廣義的說: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
又《業疏》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故使來世受不淨果,如牛羊豬狗衣食粗惡。若持戒...
做更大的事業、追求更大的榮譽、賺更多的錢,每個人都想讓全世界知道自己。 人生的煩惱、人際的衝突,根源皆在此。...吃喝關,是循序漸進的:從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體越來越健康, 身輕體健,無病無災,健康長壽。食、色、睡三關是...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貪少業亦少,萬般諸煩惱,除貪一時了。 這個偈子說,我們的...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
業障越來越重,智慧就越來越薄,福報就越來越淺。於是對正法,就越難以產生信心;沒有信心,對因果、對輪迴,他聽了...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當我們修習我空觀、法空觀,來破除內心的相似影像,要注意這個空觀它不是破除外境,...
懷感
【佛學大辭典】
上篇:懷海 | 下篇:懷讓 |
【最極微細縛】 p1155 瑜伽九十一卷十一頁云:復次若由先世後有苦因,於現法中,有六觸處果法而轉。由六境界所損惱...
一相法門
義學
一法身
智炫
道一
嫌罵正拜人倩人
四衍
虛無僧
身苦
曹山四禁
具足法行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聖嚴法師《為什麼要做佛事》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淨果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真修行人要過的吃喝關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了凡四訓白話篇

吃動物的肉,遲早要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