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又曰大白團華。梵語,摩訶曼陀羅華。四華之一。法華光宅疏一曰:「摩訶曼陀羅華者,譯為大白團華。」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惡行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恆行身語意惡行,故名惡行。由貪瞋癡能引殺生等諸不善行故,又即依此貪瞋...(術語)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淨。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見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無生法忍。增一阿含經一...古印度宗教之一。西元前二千年頃,由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遊牧部落之信仰演化而成。屬多神教。崇拜種種神化之自然力與...(譬喻)譬禪定而言。智度論十七曰:常樂涅槃從實智慧生,實智慧從一心禪定生。譬如然燈,燈難能照。在大風中不能作...亦名:一切有宗、毗曇部 濟緣記·釋受戒篇:「實法宗者,彼明我人等假名是空,陰界入等並是實有,亦名一切有宗,亦...【三性與二諦相攝】 p0211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三頁云:此三云何攝彼二諦?應知世俗,具此三種。勝義,唯是圓成實性。...(經名)說佛濟度央崛摩羅之事。大乘部攝,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四卷。...指十種所受之大法,乃勝鬘夫人於佛前所發之十個誓願。又稱十受、十弘誓。勝鬘經十受章(大一二·二一七中):「爾時...禪林用語。原意謂手扶圍牆,作探摸牆壁之勢,猶如黑夜尋物之狀;在禪林中,轉指凡夫以思慮分別,來臆測佛之境界。碧...指變化之人。即經由神通力而變化顯現之人。如佛、菩薩為濟度各類眾生,常隨機變化為各種人形。法華經法師品(大九·...【諸煩惱魅甚於鬼魅】 p1356 瑜伽七十卷十四頁云:復次由五種相,諸煩惱魅,甚於鬼魅。一者,若為一鬼所魅;唯卽為...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種宗教,有其教史、教義、教規、教團,但它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宗教。它的最...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幾位大居士要我來給大家講幾句話,但是我不會講話,那麼就把這幾十年來我個人修行...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開始破口大罵。 佛陀卻若...
佛陀時代,提婆達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但是當阿闍世太子拜他為師,接受太子的供養,他的...
宋州(今湖北襄樊)廣德周禪師,承繼青原行思法系,是廣德延禪師的法嗣弟子。 一天,一位年輕的禪僧前來向他詢問:...問: 陀羅尼被(往生被)能否重複使用? 慧律法師答: 洗乾淨,灑上香水可以重複使用。如果沾上不淨物無法處理,就...一、親近善知識 眾生的煩惱習氣都很重,突不破,無法照見五蘊皆空。因此,需要有經驗、有智慧的人來引導。善知識能...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障未消,道業未成,無面目以回本鄉。雖前承陳柏生,劉雪亞二督...
大白華
【佛學大辭典】
上篇:大白衣 | 下篇:大白光神 |
佛、菩薩以塵世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眾生,出離生死海,猶如以舟航渡人,故稱慈航、慈舟。萬善同歸集卷下(大四八·...
惡行
法眼淨
吠陀教
靜室
實法宗
三性與二諦相攝
央崛摩羅經
十大受
扶籬摸壁
變化人
諸煩惱魅甚於鬼魅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佛教的特色與教育
本煥老法師開示
向佛陀丟擲泥沙的人

提婆達多的造噁心行

禪門公案:誰是知音
往生被能否重複使用
慧律法師:學佛要具足的三個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