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息入 觀入息至於氣滅。
二、知息出 觀出息止至於鼻端。
三、知息長短 觀息長短,若身不安,心多散亂,則出入息俱短,若身安心靜,則出入息俱長。
四、知息遍身 息遍身者,形心既安,則氣道無壅,如似飲氣既,統遍身中。
五、除諸身行 想受為心行,覺觀為口行,出入息為身行。既息遍身中,患彼覺動粗念,除諸粗故,名除諸身行。
六、受喜
七、受樂 雖有微喜,樂能遍滿。身識既滿,內心喜悅,故名樂。
八、受諸心行 既受樂在懷,必有數法相隨,倚心樂境故。
九、心作喜 既止心一境,未有慧解,必為沉心所覆沒,以喜舉之,令不沉沒,故名作喜。
十、心作攝 喜心動散,則發越過常,攝之令還,不使馳散諸緣,故名作攝。
十一、心作解脫 心不掉散,均等無累,故名解脫。
十二、觀無常 已得自在,不為沉浮所敗,故能觀諸法無常,念念生滅,不可樂也。
十三、觀出散 此身不久當散壞,磨滅之法,非真實有。
十四、觀離欲 此身唯是苦本,心欲離之,故名離欲。
十五、觀滅 是心住滅,多諸過患,不欲住故。
十六、觀棄舍 觀此諸法,皆是過患,故名棄舍。
上篇:六妙門 | 下篇:通明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