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北齊尊者慧文。姓高氏。當北朝魏齊之際(東魏孝靜北齊文宣)行佛道者。第一明師。多用七方便(輔行雲。恐是小乘七方便。自智者已前未曾有人立於圓家七方便)第二最師。融心性相諸法無礙。第三嵩師。用三世本無來去。第四就師。多用寂心。五鑿師。多用了心能觀一如。第六慧師。多用踏心內外中間心不可得。第七文師。用覺心重觀三昧。滅盡三昧。無間三昧。於一切法心無分別。第八思師。多用隨自意安樂行。第九顗師。用三種止觀。雖云相承而於法門改轉。文師既依大論。則知爾前非所承也(此依輔行所載。按高僧傳。南嶽悟法華三昧。往鑒最師。述己所證。皆蒙隨喜。又云。智者受業思師。思師從道就師就師受法最師。今詳思師。本承文師。今又言從就師。是知諸師多同時互相諮稟。而法門改轉。後多勝前。非復可論相承也。至北齊已降。依論立觀。自此授受。始終不異。始可論師承耳)師夙稟圓乘。天真獨悟。因閱大智度論(第三十卷)引大品雲。欲以道智具足道種智。當學般若。欲以道種智具足一切智。當學般若。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學般若。欲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當學般若。論自問曰。一心中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及習。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答曰。實一切一時得。此中為令人信般若波羅密故。次第差別說。欲令眾生得清淨心。是故如是說。復次雖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後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緣住住因緣滅。又如心心數法不相應諸行及身業口業。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亦如是。師依此文以修心觀。論中三智實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豈前後而獲。故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雙亡雙照即入初住無生忍位。師又因讀中論(大智度論中觀一品)至四諦品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恍然大悟。頓了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師既一依釋論。是知遠承龍樹也。師在高齊之世(輔行謂是齊高祖。今詳高歡相東魏。封齊王。至子洋。方受魏禪。是為文宣。追諡歡為高祖。據此時尚稱東魏。文師道化行於北齊受禪之後。故云高齊。此以姓冠國。如蕭梁元魏也)聚徒千百專業大乘。獨步河淮時無競化。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師以心觀口授南嶽。岳盛弘南方。而師之門人在北者皆無聞焉(雜見止觀輔行宗元錄九祖略傳) 。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術語)Upāsaka,梵稱優婆塞,譯雲信男,又云信士。在家之信者,受三歸五戒或八齋戒者。通俗編曰:今人出財布施曰...(術語)酬報善惡業因之苦樂結果也。新譯家謂之異熟果。釋門歸敬儀曰:形纏桎梏,報果不可頓銷。...菩薩所時常觀念的十種境界,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境界念處、阿蘭若念處、都邑念處、名聞利養念處、如...二智之一。又作權智。為「實智」之對稱。指熟達方便法之智。亦指行善巧方便之智。據大乘義章卷十九載,了知三乘權化...(一)四相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異,衰變之義。即令一切有為諸法變易衰敗之法。此法非色非心,為不...即以愛染明王為本尊之曼荼羅。又稱愛染王曼荼羅。其種類不一,有十七尊所成者,有三十七尊所成者。十七尊所成之曼荼...(一)為「不增長業」之對稱。系就故思業(故意造作之身、語業)中的惡業而言。謂由自己的妄見及貪、瞋等不善根之心所...【成就二十四法鄔波索迦】 p0669 法蘊足論一卷五頁云:成就二十四法鄔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廣利。何等名為二...(界名)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羅夜登陵舍天。譯言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須彌山之頂,閻浮...指有家室之僧。據夢餘錄所記,吳中呼道士之有家室者,稱為火居。唐鄭熊番禺雜記卷二載,廣中僧娶妻者,稱火宅僧。[...【意趣】 p1207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頁云:或意趣者:俗相差別故。...(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一日,在鹿野園中有人正舉辦聚會,眾人齊聚一起飲食歌舞。當時,有一名女子,相貌端正非凡,在此聚會中舞蹈,聚會中...咱們怎麼看待咱們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觀一觀。怎麼看待我們自己?咱們善根成熟沒有?大家說:老法師你開玩笑,我們...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現過很多痛苦的果報,也出現過很多安樂的果報,這些痛苦的果報...過去,有父子二人一起居住。兒子入山砍柴時,看見泉水中有閃閃發亮的黃金,即回家要求父親分家,以方便入山采金。兒...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此語彼所自證,真實不虛,學道人所宜諦信。 且何名有心?...把這個經典作為枕頭,你去這樣作的話,就會損你的福報了。這件事是指安徽潁上縣,有一個叫高天祐的,他跟兩位同學一...
二祖北齊尊者慧文《佛祖統紀》
【佛教人物傳】
上篇:高祖龍樹尊者《佛祖統紀》 | 下篇:三祖南嶽尊者慧思《佛祖統紀》 |
【不住禁戒】 p0327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頁云:由二種相,當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羅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