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令褒豎義。便立大智度義李徒雖難隨言即遣。於時天子欣然內宮嗟賞。李榮不勝其憤曰。如此解義。何須遠從吳來。褒答曰。三吳之地本出英賢。橫目狗身舊無人物。爾後諸寺連講。多以法華淨名中百經論等以開時俗。龍朔元年駕往東都。別召追往。頻入宮禁。義論橫馳。乃於淨土講解經論。七眾載驅群公畢至。英聲逾盛。不久遘疾卒於淨土。春秋五十有一。道俗悲涼恨法門之早揜。皇上悼傷久之。遂敕送柩。返金華山舊寺。賻贈之榮光聞遠近。
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雜名)梵語。華言池。見翻譯名義集。...西藏語 sdud-pahi sems。大日經卷一住心品謂凡夫之妄心可分別為五十九種,積聚心即其一種,係妄以無量為一之心。即...【下劣慢】 p0236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多勝中,謂己少劣,令心高舉;名下劣慢。 二解 集論四卷十頁云:下劣慢者...【依合會門觀察處非處】 p0772 瑜伽五十七卷二頁云:云何第二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光明黑暗,一時合會,...(名數)四念處為所觀。觀練薰修四者為能觀。能所合而為五種。...常不輕,梵名 Sadāparibhūta。又作常被輕慢菩薩。略稱不輕菩薩。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說之菩薩,係過去威音王佛...句者住處之義,佛的住處叫做一切智句。...菩薩名,又譯作龍猛,南天竺人,生於佛滅後八百年間,提倡中觀性空之學,著作很多,且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的美譽。...(術語)三界所有之有情非情自惑業之因緣而生者,悉為有漏無常。即四諦中苦集之二諦也。...(地名)廣弘明集二十內典碑銘集序曰:鵲國能誘,馬苑弘宣。案經論中不見鵲園之語,是阿輸迦王之雞雀寺,一稱為雀園...(術語)謂吾身世間之務也。止觀四下曰:緣務妨禪,由來甚矣。(中略)緣務有四:一生活,二人事,三伎能,四學問。...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面對目前的工作與生活,你是否感覺到快要被逼瘋了,來自工作的,家庭的的壓力讓你焦頭爛額,以致於都快喘不過氣來,...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起心動念都是五欲六塵、都是人我是非,都是熏習了六道輪迴的種...如果人生而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缺意義,便會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著受苦。假使生存而沒...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流轉門?它的生命的內心世界是: [觸]、作意、受、想、思。 觸...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裡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者,一切行以信為首,眾德根本。不起外道...竊以末法眾生,根機淺薄,匪仗佛力,決難了脫。是以必須抱定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方可出此五濁,登彼九蓮。倘妄...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漢,是小乘佛教,怎麼看待這一問題? 宏海法師答: 這一問題...
義褒(唐京師慈恩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義褒。姓薛。常州晉陵人。蓋齊相孟嘗君之後。吳名臣綜瑩之胤也。天體高遠履性明朗。出家已後游談在務。周流會計統御法筵。初從蘇州永定寺小明法師稟學華嚴大品。其即有陳興皇朗公之後嗣也。專經強對。亦當時之僧傑矣。褒優柔教義。屢啟請之談。將事通覽。辭往縉雲山婺州永安寺曠法師所。曠在陳朝。興皇盛集。時當法選亟動神幾。法主既崩遍流視聽。長幹禪眾棲霞布公。並具式瞻親沾餘令。所以四經三論江表高推。褒敬竭義筵縱思披擇。諸方後銳將事別輪。曠亦勸褒行傳燈禮。乃從之。傳經述論三十餘年。光問五湖馳名三輔。每以大乘至教元出渭陰。中原播蕩乃興揚越嗟乎淳味不無流靡。後住東陽金華法幢寺。弘道不倦。終日坐忘會。慈恩申請搜揚髦彥。京邑承風以事聞奏。下敕征延。便符昔願。即而入朝。時翻經三藏玄奘法師。盛處權衡。當陽弘演。承思遠問用寫繁蕪。亦既至止共許幽致。乃詰大乘經論。無所不通。唐朝後學多尚名體。耽迷成性膠柱守株。如何解網以開玄照。請所學宗頓講十遍。勒諸門位並往歸依。時在慈恩創開宏旨。有空雙遣藥病齊亡。乃有負氣盱衡傲然亂舉。褒為提紉解玦疏刷神[怡-台+禁]。責以三開徵研五句。詳括文義統略悟迷。經難論易。悼時俗之反昏。論釋深經。誨今聞之異昔。所以每日在座前唱聖經。半講已後方明賢論。於時英彥皆預席端。嘆其竦拔之神奇。伏其辯給之銛利。宰輔冠蓋傾仰德音。留連言晤寫送無絕。顯慶三年冬雩祈雪候。內設福場敕召入宮。令與東明觀道士論義。有道士李榮。立本際義。褒問曰。既義標本際。為道本於際。為際本於道邪。答曰互得。又問。道本於際際為道本。亦可際本於道道為際原。答亦通。又並曰。若使道將本際互得相反。亦可自然與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並若道法於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於本際本際不本道。榮既被難不能報。浪嘲雲。既喚我為先生。汝便成我弟子。褒曰。對聖言論申明邪正用簡帝心。芻蕘嘲謔塵黷天聽。雖然無言不酬。聊以相答。我為佛之弟子。由以事佛為師。汝既稱為先生。即應先道而生。汝則。斯為道祖。於時忸怩無對。便下座
上篇:道洪(唐京師慈恩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 下篇:僧副(梁鐘定林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
(術語)彌陀四十八願之第四十一願也。願念佛行者,由於佛之功德而諸根具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