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一、列示)六緣成犯:一、僧物,二、知是,三、屏處,四、已受用,五、去不舉,六、過限。...(職位)一貫籍之上首也。因而僧謂一山之長。山之座主,寺之長吏等作貫主者非。孔安國孝經序曰:貫首弟子,顏回、閔...十甘露明的簡稱,又叫做十甘露咒、甘露陀羅尼咒、無量壽根本陀羅尼,即阿彌陀佛的大咒。...謂有四法令修菩薩行者產生無量福德。據大迦葉問大寶積經卷一載:(一)恆行法施,謂行者當以如來所說之正法,廣為一切...(術語)梵名塞建陀Skandha,舊譯曰陰。陰覆之義,謂色心之法,蔭覆真理也。新譯曰蘊。積集之義,謂色心之法,法大...【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智】 p0754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頁云:或於六觸處,不能如實遍通達者:謂於六處順樂受等觸所...【四種如理問者】 p0453 瑜伽九十一卷一頁云:復次於聖教中,當知有四如理問者。一、有淨信若諸長者若長者子。二、...【二因緣故大海水鹹】 p0041 瑜伽五十八卷二頁云:復次二因緣故,大海水鹹。一、生彼眾生福增上故,二、陸地眾...三種陀羅尼之一。誦此咒時,一切怖畏、毒害、惡鬼、虎狼皆不能為害;破梵行人作十惡業,聞此咒時,則蕩除糞穢,還得...【非所斷】 p0712 雜集論四卷八頁云:云何非所斷?幾是非所斷?為何義故,觀非所斷耶?謂諸無漏法,除抉擇分善...(術語)學徒,學生。師曰師匠,故弟子曰學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這麼大願,怎麼還度不完呢?為什麼度完了,之後他們又回去?剛...
外境永遠沒有錯,錯在自心。在我進入佛門不久,我的一位師父曾經多次斬釘截鐵地對我們強調過這句話,並且反覆解釋說...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衹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你師父是什麼菩薩示現。因為人家會問說:那你怎麼知道呢? 你...
律航大師,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論行住坐臥,佛號不離口,念珠不離手。 大師念佛是用並耳念佛法,即將阿彌陀佛四字洪...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受多少艱,無論經歷多少苦難,衹要一個人的心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他...據大般若經卷三八一載,八十種好指: (1) 指爪狹長,薄潤光潔。 (2) 手足之指圓而纖長、柔軟。 (3) 手足各等無差...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 當時,須達多長者的七個兒子尚不信佛、法、僧三寶,亦未皈依三寶,且會殺生、...
我們是牲畜的活墳場,為了口腹之慾而將它們斬殺。饕餮之前從未佇足片刻想想,若動物也像人一樣有人權當如何?星期天...
道英(唐蒲州普濟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英。姓陳氏。蒲州猗氏人也。年十八。叔休律師引令出家。而二親重之。便為取婦。五年同床誓不相觸。素在市販與人同財。乃使妻執燭。分判文疏。付囑留累。遂逃而剃落。至并州炬法師下。聽花嚴等經。學成返邑。其妻尚在。開皇十年。方預大度。乃深惟曰。法相可知。心惑須曉。開皇十九年。遂入解縣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觀。忽然大解。南埵悟人北嶺悟法。二空深鏡坐處樹枝。下映四表。於今見在。因爾營理僧役。以事考心。後在京師住勝光寺。從曇遷禪師聽采攝論。講悟既新眾盈五百。多采名教鮮能如理。而英簡時問義。惟陳止觀。無相思塵。諸要盤節。深會大旨。遷彌重之。語諸屬曰。爾雖日考通文義。無擇昏明。得其妙者惟道英乎。自爾儀服飲啖未守篇章。頗為時目作達者也聽講之暇常供僧役。有慕道者。從其所為。因事呈理。調伏心行寄以弘法。常雲。餘冥目坐禪窮尋理性。如有所詣。及開目後還合常識。故於事務遊觀役心使有熏習。然其常坐開目如線。動逾信宿。初無頓睫。後入禪定稍程異跡。大業九年。嘗任直歲。與俗爭地。遽斗不息。便語彼雲。吾其死矣。忽然倒仆如死之僵。諸俗同評。道人多詐。以針刺甲。雖深不動。氣絕色變將欲洪膖。傍有智者令其歸命。誓不敢諍。願還生也。尋言起坐語笑如常。又行龍台澤池側見魚之遊。乃曰。吾與汝共諍。何者為勝。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即脫衣入水。弟子持衣守之。經於六宿。比出。告曰。雖在水中惟弊士坌我耳。又屬嚴冬冰厚雪壯。乃曰。如此平淨之處。何得不眠。遂脫衣仰臥經於三宿。乃起而曰。幾被火炙殺我。如是隨事以法對之。縱任自在誠難偶者。晚還蒲州住普濟寺。置莊三所。麻麥粟田。皆在夏縣東山深隱之所。不與俗爭。用接羇遠。故使八方四部其歸若林。晝則厲眾僧務。躬事擔運。難險緣者必先登踐。夜則跏坐為說禪觀。時或弊其勞者。聞法不覺其疲。一日說起信論。至真實門。奄然不語怪往觀之氣絕身冷。眾知滅想即而任之。經於累宿方從定起。時河東道遜。高世名僧祖習心道。素同學也。初在解縣領徒盛講。及遜舍命。去英百五十里。未及相報。終夕便知告其眾曰。遜公已逝。相與送乎。人問其故。答曰。此乃俗事。心轉即是。及行中路乃逢告使。其知微通感類皆如此。及終前夕集眾告曰。急須收積。明日間多聚人畜損食谷草。眾不測其言。英亦自運。催促甚急。至夜都了索水剃洗還本坐處。被以大衣。告曰。人謂餘為英禪師。禪師之相不可違世。語門人志褒曰。禪師知英氣息可有幾耶。褒以事答。自言如是。因說法要。又曰。無常常也。不可自欺。不可空死。令誦華嚴賢首偈。至臨終勸念善處。明相既現奄然申逝。近人以手循從下而冷。即貞觀十年九月中也。春秋七十有七。初將終日。眾問後事。英曰。佛有明教。但依行之。則無累矣。英何言哉。時感群鳥集房。數盈萬計。悲鳴相切。及其終夕。褒公侍側。見有青衣二童。執花而入。紫氣如光從英身出騰焰屋棟。及明霧結週二十里。人物失光。三日方歇。蒲晉一川。化行之所聞哀屯赴如喪重親。遠驗英言不有損失。又感僧牛吼叫聲徹數里流淚嗚咽不食水草經於七日。將欲藏殮。道俗爭之。僉曰。英不樂喧嘩。但存道業便即莊南(夏禹城東延年陵東。鑿土龕之)才下一[鐝-(目*目)+賏]地忽大震。人各攬草臨臥地驚懾。周十五里皆大動怖。又感白虹兩道連龕柩所。白鳥二頭翔鳴柩上。至於龕所迴旋而逝。詳英道開物悟慧解入神。故得靈相氤氳。存亡總萃不負身世。誠斯人乎。
上篇:法順(唐雍州義善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 下篇:釋又德(唐雍州梁山沙門)[《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
【卽此差別】 p0886 瑜伽八十六卷十五頁云:卽此差別者:謂五種行所攝受身,種種差別。...
覆處敷僧物戒犯緣
貫首
甘露咒
四法生福
蘊
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智
四種如理問者
二因緣故大海水鹹
破惡業陀羅尼
非所斷
學匠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

外境沒錯,錯在自心

【推薦】你怎麼知道你師父是菩薩示現

律航法師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現
衹要種子還在,希望就在
佛的八十種好

受持三皈五戒之殊勝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