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乃悟界之證果。常與「煩惱即菩提」一語連用。系直指大乘佛教...(術語)妄語戒有二,大妄語戒是四波羅夷罪之第四,小妄語戒是九十墮罪之第一。...【治心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薩,修身、口、意三業,大悲一切有情。參閱十住條...明洪武十五年(1382),將元代佛寺所分之禪、講、律三種,改為禪、講、教三種。其中,教寺即是赴應寺。此係因教寺之...(雜語)又作雨華。大同坊雲花寺,大歷初,僧儼講經,天雨花,至地咫尺而滅。夜有光燭室。敕改為雲華。見酉陽雜俎。...三種力用。(一)密宗所說眾生與佛加持相應之三力,即:(一)我功德力,即行者修身、口、意之三密妙行功德善根力;為了...梵名 Muktā-sāra。又稱堅固解脫長者。略稱堅固。為善財童子遍求法門,遊行南方所參訪五十五善知識之第四十六位。...【心念住】 p0350 法蘊足論四卷十五頁云:云何於此內心住循心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心者:謂自心、若在現...【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計我為有實之壽命者。《成唯識論述記》一曰:『色心相續,名之為命者是主義。我有此命,故...【細意識】 部派佛教大眾部立細意識,《異部宗輪論》謂:大眾部主張『心遍於身』。窺基於《異部宗輪論述記》中詮釋...【二法相違】 謂煩惱與涅槃二者相違。《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二載:一、煩惱,即指無明貪愛之惑,眾生隨順煩惱,流轉...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夫妻倆在樓下賣粉已有時日。簡易的攤檔,熱情的笑臉,吸引了不少顧客。我去得多了,發現總有位衣衫陳舊的老人在攤檔...過去,佛為眾人說頻婆娑羅王因聽聞佛說法即得法眼淨之宿緣,聽聞此,眾人心中對優樓頻螺迦葉受化的因緣有所疑問,心...如果沒有放生的條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沒有條件放生。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替代放生,雖然不是直截了當地...問: 請教老和尚一個修行上的問題,遇到了境界。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九朵蓮華跟阿彌陀佛出現在空中的時候,請老和尚開...1、獲身鬼(迦婆離)。 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孔,有如獲足,熱火滿中,焚燒其身。前世受人僱用,作殺生之業...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這個以後,談解脫的問題,就是解脫道。三法印,有三個法來決定...在沒有出家之前,我是從事戲曲藝術工作的。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一位法師的照片。照片上這位法師正在給一些學生上課...安樂國是極樂世界的另一個稱呼。極樂世界又被稱作安樂、安養、清泰,這些都是極樂世界的表述。 安,怎麼叫安?極樂...
明得(嘉興東禪寺)[《大明高僧傳》卷第四]
【歷代名僧辭典】
釋明得號月亭。以紹萬松林禪師法嗣故又號千松。湖州烏程周氏子也。師生即穎異岐然不凡。髫時隨父入西資道場。遂指壁間畫羅漢像問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師慨然曰。吾願為是矣。於是力求出家。父母不聽。至年十三始投郡之雙林慶善庵。從僧真祥習瑜珈教。越四載祝發。聞有向上事乃首參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單衣芒屩遍游叢席。匍匐叩請備歷艱辛。自念般若緣薄。擬投天竺哀懇觀音大士祈值明師。道經中竺。聞萬松說法先入禮謁。萬松問曰。大德何來欲求何事。對曰。欲叩普門求良導耳。松豎一指曰。且去禮大士卻來相見。師泫然再拜求決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脫生死。須知生死無著始得。師聞惘然。依受具足戒。自爾朝參夕叩久無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嚴大旨。於是苦心研究。至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處。恍然若云散長空寒蟾獨朗。遂作偈呈曰。楞嚴經內本無經。覿面何須問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冰。松頷之囑曰。汝既悟教乘。異日江南講肆無出爾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徑山。師為眾負米采薪不憚勞苦。偶行林麓間有虎踞道。師卓錫而前。虎遁去。嘗閱棗伯合論至十地品。中宵隱幾而坐。夢遊兜羅綿世界。登座闡華嚴奧旨。至於結座乃說偈曰。從本已來無。今日何曾有。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咄一咄下座。寤白松。松撫之曰。此聖力之冥被耳。非惟吾道之將行。清涼一宗亦大振矣。無何鬆化去。師懸鐺守塔三載。聞佛慧祇園法師講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園亦默識而愛重。其弟子沙泉頗自負不籍師名。師遂掛錫報先寺。報先與佛慧咫尺之間。故晨則持缽。午則聽講。夕則與同參十餘人敷其義趣。於是眾日漸益香積不繼。師陰禱於伽藍神曰。倘吾與聖教有緣。神其無吝訶護。移時有外道自云間來施米百石。自是報先之盛過於佛慧。開堂之日祇園命侍僧奉以衣拂。而謝還之。瓣香為萬松拈出。已而孑身復徑山凌霄峰。為礙膺未破又力參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爾心境冥會疑滯冰釋。乃躍然說偈曰。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枝枝是祖風。雲岳高岑棲隱處。無言杲日普皆同。趨禮萬松塔曰。老漢不我欺也。自此道譽益隆學者輻輳。四方交聘歲無虛日。開堂靈隱。門庭嚴峻無賴。僧徹空天然輩睨視不敢近。竟以不測事誣師。不終日事白天然坐誣遁。餘黨笞死者二十人。師南遊赤城。外道歸化者不可勝紀。台郡教乘之被實師始也闡玄談於大中庵。三日庵災。獨師之丈室巋然無恙。講圓覺疏鈔於法海。地產白蓮華。紫芝生於廁。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湧蓮。師居東禪夜夢。文殊跨獅出。乃遺獅乘空而去。獅忽化為童子。師故問曰。爾方獅今童耶。試開口。童子啟頰口如丹朱。師撫其背曰。爾猶獅也。童曰。師口何如。師張口示之。童踴入咽。師驚覺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數月五台陸公率眾命講華嚴大鈔。眾常千指妙峰覺法師入室弟子也。遙宗四明弘天台教觀之道。以師闡賢首未諳台衡故。質六即蛣蜣之義。師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耳。如我在名字則十界皆名字。我證究竟則十界皆究竟。若我蛣蜣十界皆蛣蜣也。非蛣蜣上別有六即。覺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論世出世間有情無情。物物皆具隨舉一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觀彼優劣哉。師曰。聖人設教誠為汲引迷塗。若云隨舉一法六即在焉是為惟談世諦成於戲論。學人何有哉。前五即置所弗論。如雲究竟一究竟則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礦。似璧離璞。是故如來初成正覺觀於九界。一切眾生同時成佛。非惟九界正報。全體遮那則九界依報無非寂光。所以嘆云。奇哉眾生具有如來智能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豈非以我成佛觀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蜣永無成佛日矣。一切眾生而無一人發菩提心。所謂十法界都為一隊無孔鐵錘。若言究竟蛣蜣容有成佛。如來何日復迷而作眾生金重為礦其失孰大。覺曰。究竟蛣蜣非是說也。以其心體本具故曰理即。色相已成方稱究竟。一界既爾。界界總然。當界而論。六即自備。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難耶。師笑曰。子去做一個究竟蛣蜣也。聞者無不高其論。吳俗尚崇事玄武。比丘亦有披僧伽衣而禮者。師見故逆而問曰。汝奚為而來。曰禮祖師也。師叱曰。汝身為比丘心實外道。其玄武北方一水神耳。教中所謂毗娑門天王是也。彼以神力為佛外護。稱其為祖師。乃披七佛衣拜之。不亦謬且倒乎。遂毀其像易事達磨之像。謂其僧曰。此爾祖師也。凡所過名蘭精舍有事玄武三官盡去之。俾學人專心正道。其護教概如此也。師為人修幹孤高性度剛毅。以傳法為已任。故禍患不避其身而欣戚不形乎色。至於登座則慈雲靄然。七眾無不渥其沛澤。白椎則三千炳著八萬森嚴。室中雖不橫施棒喝。聞毒鼓而心死者眾矣。萬曆丁亥秋告眾曰。吾為汝等轉首楞嚴法輪作再後開示。無復為汝更轉也。冬示疾。尤諄諄囑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後二日吉祥而逝。世壽五十有八。臘四十有六。荼毗塔於徑山。
上篇:真節(應天棲霞寺)[《大明高僧傳》卷第四] | 下篇:真清(天台慈雲寺)[《大明高僧傳》卷第四] |
(術語)解道而自樂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以道受樂。阿育王經八曰:今已得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