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p0520 集異門論十六卷八頁云:云何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答:...(雜名)載罪人運於地獄之車。自車發火者。智度論十四記提婆達多欲傷佛,而生入地獄事曰:復以惡毒,著指爪中,欲因...(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論三曰: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意指有苦涅槃。據慧苑音義卷下載,三乘所得無餘涅槃未離變易生死,故「行苦」相隨;有餘涅槃及諸外道小乘所計執之涅...(術語)慧海禪師曰: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經云:心佛...(一)位於湖南梁山(舊名陽山)下。五代曹洞宗禪師同安觀志之弟子緣觀住錫於此,世稱梁山緣觀。其創立情形與沿革均不...又作迦嚕摩部。為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在金剛界五大月輪中,北方為羯磨部。即為眾生垂慈悲,成種種事業之部分。金剛...(術語)師弟授受以道也。大灌頂神咒經二曰:師師相承受此經典。順正理論二十二曰:上代師資相承。...(經名)具名佛說大乘百福相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文殊師利,以福德三量請問如來。佛為明十善福,輪王福,帝釋福...【大圓鏡智】 唯識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識行者,在第十法雲地滿心,金剛喻定現前——即證得佛果時,此時第八識...(術語)四障之一。諸眾生由貪慾瞋恚愚癡等之惑而障蔽正道也,新譯仁王經上曰:實智平等,永斷惑障。...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很少人能夠在面對生離死別時若無其事,以我自己來說,當我在1988年回俗家探親,雖然已經出家幾十載了,可是一見到父...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三、由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廣大故;四、由建立無上正等...唐代高僧三聖繼昌禪師是一位有修有證,品行正直的高僧。他以上堂法語富含禪機受到當時禪子的愛戴。前來親近他的禪子...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的靈鷲山精舍裡,為天、人、龍、鬼等眾生宣說微妙法義。當時,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兒,來到...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是談你無禪,你宗門下沒有開悟,但是你有信願稱名求生淨土的...佛教博大精深,而又簡明透徹,在指點人生、透析塵寰方面,猶如清夜鐘聲、點醒群夢。釋迦佛啟示我們:世界上有三種東...在我們欲界,與人類共屬於欲界範疇的,還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是生在天道,但是跟我們這裡,同樣具有...問: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往往因為煩惱業障較重、妄想較多,總覺得自己修持還不夠精進,...
宗杲(臨安府徑山)[《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宗杲。號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稱妙喜。產宣州奚氏。即雲峰悅之後身也。靈根夙具慧性生知。年方十二即投無雲齊公。十七薙染。初游洞宗之門。洞宗耆宿因師詞鋒之銳乃燃臂香授其心印。師不自肯棄去。依湛堂准。久之不契。湛堂因臥疾俾見圓悟。悟居蜀昭覺。師踟躕未進。一日聞詔遷悟住汴天寧。喜曰。天賜此老與我也。遂先日至天寧。迎悟且自計曰。當終九夏。若同諸方妄以我為是者。我著無禪論去也。值悟開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悟曰。天寧即不然。只向他道。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聞忽前後際斷。悟曰也不易。爾到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豈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要信有這些道理。於是令居擇木堂。為不釐務侍者。日同仕夫不時入室。一日悟與客飯次。師不覺舉箸飯皆不入口。悟笑曰。這漢參黃楊木禪到縮了也。師曰。如狗舐熱油鐺。後聞悟室中問僧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話。師遂問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此話不知五祖道甚麼。悟笑而不答。師曰。和尚當時既對眾問。今說何妨。悟不得已曰。我問五祖。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師當下釋然大悟曰。我會也。悟歷舉數段因緣詰之。皆酬對無滯。悟喜謂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乃著臨濟正宗記付之俾掌記室。未幾圓悟返蜀。師因韜晦結庵以居。後度夏虎丘。閱華嚴至第七地菩薩得無生法忍處。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羅持缽救產婦因緣。宋紹興七年詔住雙徑。一日圓悟訃音至。師自譔文致祭。即晚小參舉。僧問長沙。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沙曰。東村作驢西村作馬。僧曰。意旨如何。沙曰。要騎便騎。要下便下。若是徑山即不然。若有僧問圓悟先師遷化向甚處去。向他道墮大阿鼻地獄。意旨如何。曰飢餐洋銅渴飲鐵汁。還有人救得也無。曰無人救得。曰如何救不得。曰是此老尋常茶飯。十一年五月秦檜以師為張九成黨毀其衣牒竄衡州。三十六年十月詔移梅陽。不久復其形服放還。十一月詔住阿育王二十八年。降旨令師再住徑山。大弘圓悟宗旨。辛巳春退居明月堂。一夕眾見一星殞於寺西流光赫然。尋示微疾。八月九日謂眾曰。吾翌日始行。是夕五鼓手書遺表並囑後事。有僧了賢請偈。師乃大書曰。生也秖麼死也秖麼。有偈無偈是甚麼熱。委然而逝。世壽七十有五。坐五十八夏。謚曰普覺。塔名寶光。
上篇:教亨(燕都慶壽寺)[《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 下篇:紹隆(平江府虎丘)[《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
梵語 sāmantaka-samādhi。略稱近分。為「根本定」之對稱。指舍離下地之染污,作艱辛之修功,以得上地之禪定。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