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原是稱呼建築在山上的佛寺,但現代人習慣稱呼寺廟的住持為上方,因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寺廟的最高處。...淨,淨潔;觸,觸穢之意。又作淨濁。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凡水分淨、觸,瓶有二枚,淨者咸用瓦瓷,觸者任意兼用銅...(術語)四洲之天色,北洲金色,東洲銀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是為須彌山四面空中之各一顯色,故曰空一顯色。依婆...即頂髻之相。如來頂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得見,故有「無見頂相」之稱。其後轉用為禪宗祖師及先德之肖像畫。多半為...(經名)一卷,吳支謙譯。中阿含之梵摩經也。梵摩渝為婆羅門名。觀佛之三十二相信心歸依,證那含果。...(名數)比丘戒之四波羅夷罪與比丘尼戒之八波羅夷罪也。...【異生性二種】 p1116 顯揚一卷十五頁云:異生性者;此有二種。一、愚夫異生性。二、無聞異生性。愚夫異生性者:謂...(雜名)瑜伽論所說四種沙門之第一。...(一)位於山西五台山。建於北魏孝文帝,歷史悠久,世稱「先有佛光,後有五台。」中唐時,該寺規模宏偉,彩塑精妙,聞...(一)指親近善友、聽聞法音、修不淨觀。[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 (二)指多供養佛、多事善友、於多佛所請問法要。...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順應各種機類而示現之三十二種形相。全稱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據首楞嚴經卷六載,其示現...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兒?請法師開示。 宏海法師答: 首先我想反問...佛光禪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後歸來,正在法堂裡向佛光禪師述說此次在外參學的見聞種種,佛光禪師總以慰勉...我們經常忘掉我們心是清淨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牽著走。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來,他電燈沒有開,就很自然地閉著眼...有位族姓子出家學佛,修習禪定,證悟四禪,卻以為自己證得四果阿羅漢,得到究竟解脫。憂波毱多尊者知道比丘錯認消息...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呂玉,老二呂寶,老三呂珍。呂玉家的兒子叫喜兒,六歲那一...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見,即陷群邪。彼佛願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和五陰熾盛之苦;人世間又有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與...問: 我有一點不明白的地方想請教:不同的法師講法都提到佛教是高深的科學,佛陀不是神,而是覺悟了的人,擁有著至...
法照(唐五台)《淨土往生傳》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照。不知何許人。唐大歷二年。棲於衡州雲峰寺。慈忍戒定為時所歸。一旦於僧堂食。缽中睹五色雲。雲中有寺。寺之東北有大山。山有澗。澗北有石門。門去可五里。復有一寺。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照。雖目睹。而其心也尚懷隕獲。他日食時。復於缽中見五色雲。雲現數寺。無有山林穢惡。鈍金色界。池台樓觀。眾寶間錯。萬菩薩眾。而處其中。中有諸佛嚴淨國土種種勝相。照欣所見。因訪問之。有嘉延曇暉二僧曰。聖神變化。不可以凡情測。若論山川面勢。乃五台爾。四年夏。照於衡州湖東寺。啟五會念佛道場。其年六月二日。五色祥雲彌覆其寺。雲中亦有樓閣。閣上有數梵僧。身可丈餘。執錫行道。又見阿彌陀佛與二菩薩。其身高大等虛空界。日既暮矣。照於道場之外。遇老人曰。汝先發願。於金色界禮覲大聖。今何輒止。照曰。時難路艱。不止如何。老人曰。但能亟去。則去之何其艱也。照未暇對老人失焉。照以所見勝異。重發願曰。願以此身奉覲大聖。雖復火聚冰河。終無退惰。其年八月十三日。與同志數人。由南嶽前去。果無艱險。五年四月五日。至五台縣遙見寺。南有數道光。六日達佛光寺。一如缽中所見。略無差脫。是夜四更。復有異光。北來射照。照不知所裁。乃問曰。此何祥也。吉凶焉。在僧雲。此大聖不思議光。攝汝身心。何乃問也。照聞之即具威儀。前詣一寺。寺之東北可五里。果有山。山有澗。澗北有石門。門傍有二青衣。才八九歲。顏貌端正。一稱善財。一稱難陀。引照入門。北行幾五里。見一金門。門上有樓。其樓之側復有一寺。寺門有大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寺之方圓可二十里。一百餘院。院院皆有寶塔。黃金為地。華台玉樹充滿其中。照入寺之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皆據師子高座。說法之音。歷歷在耳。文殊左右菩薩萬數。普賢亦諸菩薩。以相圍繞。照於二菩薩前。作禮問曰。末代凡夫。智識淺劣。佛性心地。無由顯現。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惟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曰。汝所請問。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於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照曰。當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說是語時。二大菩薩。舒金色臂。以摩照頂與授記曰。汝以念佛不思議故。畢竟證無上覺。若善男女。願疾出離。應當念佛。時二菩薩。互說伽陀。照得聞已益加踴躍。文殊又曰。汝可往詣諸菩薩院。巡禮以承教授。照如其言。歷請教授。次至七寶華園。從其園出於大聖前。作禮辭退。且見向者。善財難陀二青衣。送至門外。照復作禮舉頭俱失。至十三日。照與五十餘僧。往金剛窟。無著見大聖處。忽見其地。廣博嚴淨。琉璃眾寶。以成宮殿。文殊普賢可萬菩薩。佛陀波利亦在其中。照得見已。隨眾歸寺。其夜三更。於華嚴院之西樓又見寺。東岩壑之半有五枝燈。大方尺餘。照曰。願分百燈。以歸一面。燈分如願。重願分為千炬。炬亦如之。行行相當。光光相涉。光中殊異。遍於山野。照又前詣金剛窟。願見大聖。殆其三更。見一梵僧。自稱佛陀波利。引之入寺。至十二月朔日。於華嚴院。入念佛道場。於道場中。載念文殊普賢二菩薩。謂我畢竟證無上覺。又復記我念彌陀佛決定往生。於是一心念佛。正念佛時。倏見前來梵僧。入道場雲。汝之淨土華台生矣。後三年華開。汝其至矣。然汝所見竹林諸寺。何為不使群生共知。照聞之憶念昔者所見。因得命匠刻石。兼於所見竹林寺處。特建一寺。號竹林焉。寺之雲畢。照曰。吾事已矣。吾豈久滯於此哉。不累日而卒焉。逆而推之。向聞梵僧之說果三年。
上篇:辯才(唐朔方)《淨土往生傳》 | 下篇:自覺(唐鎮州)《淨土往生傳》 |
梵語 meru。意譯高。新譯華嚴經卷四十八(大一○·二五三中):「如來口右輔上牙有大人相,名寶焰彌盧藏雲。」慧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