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名數)梵網經所說,一出佛身血,二殺父,三殺母,四殺和尚,五殺阿闍梨,六破羯磨轉法輪僧,七殺聖人。見梵網經下...禪宗公案名。孚公,即唐末五代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世稱太原孚上座。五燈會元卷七太原孚上座章(卍續一三八·一三五...即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之有情方有定心,有定心處稱為定地;欲界為散心之地,因欲界有情無定心,故稱欲界散地。[釋氏...(行事)以神佛之因緣為文句而舞也。...【具定】 p0823 瑜伽十八卷二頁云:云何具定?謂能乃至離無所有處欲,證得非想非非想處。...為中印度金剛智三藏之俗家弟子。唐代人。字子回。籍貫、生卒年均不詳,或謂其為涇水人。氏善草隸,每以一筆環寫百字...(經名)七卷,蕭梁沙門曼陀羅仙譯。寶雨經之舊譯,缺月光天子作女王之事。...【善趣惡趣死生識】 p1147 世親釋四卷二頁云:善趣惡趣死生識者;謂生死趣種種差別。此由前說有支熏習差別種子。無...(菩薩)舊稱文殊師利。新稱曼殊室利。童形之文殊菩薩也。...梵語 asama。音譯為阿娑磨、阿娑摩。為佛之尊稱。諸佛如來之智慧,於一切法中無可譬類,亦無法超過,稱為無等。又指...三十七道品中,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二十二種均在見道之前,總稱二十二品。修行者將修行時,於多...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 接...
什麼叫做異熟識?什麼叫【果相】?善、惡、業、果,善跟惡,業、果,這個就是果相,這是指第八意識的果報來講的,意...各位尊敬的護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陸法會前的一個月,我們都會召開義工大會。這二十年來,承蒙這些舊...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誤,你的心就向外攀緣,修行先找到生命的立足點,安住在清淨的...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字即佛。聞此佛乘,能生信解。 三...為什麼學佛要先從做人下手?太虛大師說,學佛先學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譯,意譯是覺悟的人,並...
和許多人一樣,我每天都要誦《大悲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誦《大悲咒》祈求觀世音菩薩的加持,遇到怖畏厄難的事,...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
一性
【三藏法數】
[出涅槃經]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謂一切眾生皆具此性。但背覺合塵。常為煩惱之所覆障。若順性而修。則能超脫生死。悟入涅槃。與佛所證。無二無別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煩惱者。昏煩之法。惱亂心神也。)
上篇:一合相 | 下篇:一因 |
謂多人於同時發同一語。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九·三八九下):「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 [大佛頂首楞嚴經...
七逆
孚公搖頭
欲界散地
因緣舞
具定
呂向
寶雲經
善趣惡趣死生識
大聖曼殊室利童子
無等
二十二品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就是一種懲罰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昌臻法師:學佛從做人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