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佛說戒律是佛法的壽命,因為戒律若行於世,則佛法不滅。...(術語)舊曰作戒無作戒。新曰表戒無表戒。受戒者登戒壇,發表身口意之三業,而正受得戒法,名為表戒。此時受者體內...(人名)付法藏傳最後之人也。西天二十三祖(或加末田地為二十四祖)為罽賓國王所殺。見付法藏傳六。...(術語)聲聞乘有四果,從初果順次證阿羅漢果,謂之次第證,超越此前果而證後果,謂之超越證。就超越證而論,諸說不...合三長齋日及六齋日而成。即正月、五月、九月之每日及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九...(術語)對滿果之語。一有情之果報分為總別二者。果報之主成分為引果,果報之局部為滿果。例如第八識是引果,五根五...【無散亂心聽聞正法】 p1091 瑜伽三十八卷十五頁云:云何菩薩無散亂心聽聞正法?謂由五相。一者、求悟解心、聽聞正...郁伽,梵名 Ugra,巴利名 Ugga。為憍薩羅國(梵 Ko?ala)之都城。亦為郁伽比丘之誕生地。郁伽比丘為此市長者之子,...明末清初僧。湖南平江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詳。少入學堂,名聞鄉里。及長,值甲申(1644)之變,投身義軍,轉戰有年...又名大方等,方是方正的意思,廣是廣大的意思,是諸大乘經的通名。...【菩薩何依何住於大乘中修奢摩他毘缽舍那】 p1136 瑜伽七十七卷一頁云: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何依何住,於大...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叫做功夫呢?並不是飛天鑽地奇奇怪怪的事,是隨時可以把心靜下...小女孩尚未滿月時,爸爸就去世了,母親改嫁了,剩下她一個人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上學後,同學們常常用異樣...念佛八法 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切時,一切處,甚至睡眠時,亦不忘彌陀聖號...一天,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裡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就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 有一天,他在齋堂粥缽中,看見五色祥雲,雲內顯現山寺,...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生活,人們常常產生做人難的感覺,進而會發出做好人更難的喟嘆。當面對諸事不公、不平、不順時,...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屬安徽)。憨山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僅在修證上...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善生經》中,對於取財有六種非道,不可為之: 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 如賭博、競勝、比...
五鈍使
【三藏法數】
[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五鈍者。鈍即遲鈍也。謂此五種妄惑。由推前身見等五種利使而生。對利說鈍。故名鈍使。一貪慾使貪即引取無厭也。謂諸眾生貪著。世間色慾財寶。恣縱心情而無厭足。由此貪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故名為使。(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二瞋恚使嗔即忿怒。謂諸眾生。於違情境上。起諸瞋恚。惱亂自他。由此嗔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故名為使。三無明使無明即迷惑不了。乃癡惑也。謂諸眾生。以迷心緣境。於一切法不能明瞭。由此癡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故
上篇:五利使 | 下篇:五欲 |
【四種修諦現觀障礙】 p0462 瑜伽九十五卷十五頁云:復次若有為修聖諦現觀;當知略有四種障礙。何等為四?一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