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行舍心所】 為唯識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稱為舍。指遠離惛沈、掉舉的躁動,住於寂靜,而不浮不沈,保持平等正直的...指徒然無益之發問。此語典故系佛陀為勸說莫多問於身無利益之事,而敘述過去世曾為一比丘,因常生無窮疑問,終誤失真...何等現前相?謂正處無常由因隨逐今受無常故。...(人名)又曰末伽梨俱舍梨Maskārī Gośāliputra(巴Makkhali Gosāla,又Makkhali Gosālapurtta),具曰末...在河南省洛陽縣東。東漢明帝夢見一壯麗金人,問於早朝諸臣,有人告訴他那是佛陀,於是派遣使臣往求之。剛好印度高僧...凡三卷。明末清初僧隱元隆琦(1592~1673)撰,性瑫編。又作隱元和尚語錄。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二冊。隆琦於清順治十一...南北朝之學僧。甘肅涼州武威人。少壯即通達老莊之學,巧解經律,尤好論議。劉宋武帝大明(457~464)末年,渡江至多...(術語)主要之法文也。梁僧傳(慧遠傳)曰:抄其要文,撰為二十卷。慈恩傳七曰:翻譯聖教要文。...(儀式)以坐具觸於地為叩頭之禮者。見象器箋十。...(術語)羅漢入定之時現十八種之神變。...(一)為佛名。據大智度論卷四十載,華積劫時,佛皆號覺華。 (二)比喻真覺。覺,即智慧。智慧之開,如華盛開,故稱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為比丘們開示法要: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世間上有四種鳥。有的鳥,聲音美妙,...我們用佛教的緣起法來分析危機的必然,絕不是在幸災樂禍,而是要告訴大家,既然危機是人類的共業所感,那我們就應該...祭祖是中國人孝道精神的表現,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很好的一種教育及風俗,所以佛教到了中國之後,並沒有廢除對祖先...木魚作為一種擊打樂器,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如在民族音樂特別是廣東音樂中,木魚還是其樂隊組成中的一件重要樂器。...問: 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如果轉念彌陀聖號,是否也有同樣的作用呢?照說念佛一法,圓攝...非濁者,雲有則不受一塵。非清者,雲無則不舍一法。無背者,縱之則無所從去。無向者,迎之則無所從來。言即此靈明湛...外境永遠沒有錯,錯在自心。在我進入佛門不久,我的一位師父曾經多次斬釘截鐵地對我們強調過這句話,並且反覆解釋說...念佛所見之境,惡境不可怖畏,但攝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歡喜,但攝心正念,必有所得。謂業消智朗,然有淺有深...
九想
【三藏法數】
[出禪波羅蜜門] 謂佛為眾生貪著世間五欲。以為美好。耽戀沉迷。輪迴生死。無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種不淨觀法。想念純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貪慾除滅。惑業消盡。得證道果。此之九種。雖是假想作觀。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一肨脹想(肨。普降切。脹知亮切。)謂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見其肨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是為肨脹想。(韋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虛。盛風則
上篇:三界九地 | 下篇:九種食 |
(雜語)世尊之言語,雲金言。大法炬陀羅尼經九曰:即是世尊金言教誨。梁僧傳(經師論)曰:金言有譯,梵響無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