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供養(梵 pūjanā),供給資養之義。一般有以飲食、衣物等供養佛法僧三寶、父母、師長、亡者等。各經論復依供養物...亦名:淨衣踞坐而食、踞坐離過 子題:踞坐、食須踞坐、跏坐受食、踞坐制九法、糜、腳前卻、豎腳、交腳、翹腳 行事鈔...(雜語)一億也。希麟續音義曰:一俱胝,梵語數名,此翻為億也。...瞋者,於諸有情苦及苦具心憎恚為體,不安隱住惡行所依為業,不安隱住者,謂心懷憎恚多住苦故。...(行事)律教禁歌詠。毗奈耶雜事六曰:苾芻不應歌詠引聲而誦經卷。若苾芻作闡陀聲,誦經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含注戒本·十三僧殘法:「佛在拘睒彌國,尊者闡陀惡性拒諫,反言我應教諸大德。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比丘舉過白...位於日本奈良市法蓮寺町。日本法相宗大本山。又稱山階寺、藤原寺、中臣寺、觀世音寺。相對於元興寺「南寺」之稱而稱...禪林中,凡誦經之時,東西兩班對面站立,稱為鴛班。[禪林象器箋禮則門] p6372...據傳法正宗記卷一載,釋迦自知化期已近,乃付首座弟子大迦葉以清淨法眼及金縷僧伽梨衣,隨後即往拘尸那迦羅城娑羅雙...(一)佛陀本其慈悲以化度眾生,猶如舟筏之引渡受難者。又作慈航。萬善同歸集卷下(大四八·九八七中):「駕大般若之...隋朝開皇十二年(592),文帝敕選二十五位高僧,組成名為二十五眾之教化機構,欲以佛教作國策之一環。當時僧璨任二...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會變得浮躁、庸俗,甚至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這個意根,我們從小到大可能都沒有把它認真地對待過,有時候我們都對它無可奈何,它非常狡猾,非常有能耐,就像孫悟...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堅持做定課?有沒有什麼竅門幫我們堅持下去? 堅持做定課...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體就不大好,生病時更是心煩意燥。皈依三寶後,雖然...《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一念不悟,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所...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為身體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雖然很貧窮,或是身體不...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過去造惡、造善(雲也是一樣...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間墮地獄中。 突吉羅的小罪,尚且獲得此種果報,何況是犯重罪...
招慶省塢禪師
【五燈會元】
泉州招慶院省塢淨修禪師,初參保福,福一日入大殿睹佛像,乃舉手,問師曰:「佛恁麼意作麼生?」師曰:「和尚也是橫身。」福曰:「一橛我自收取。」師曰:「和尚非唯橫身。」福然之。後住招慶,開堂陞座,良久乃曰:「大眾向後到處遇道伴,作麼生舉似?他若有人舉得,試對眾舉看。若舉得,免孤負上祖,亦免埋沒後來。古人道,通心君子,文外相見。還有這個人麼?況是曹溪門下子孫,合作麼生理論?合作麼生提唱?」僧問:「如何得不傷於己,不負於人?」師曰:「莫屈著汝這問麼!」曰:「恁麼上來已蒙師指也。」師曰:「汝又屈著我作麼?」問:「當鋒一句,請師道。」師曰:「嗄。」僧再問。師曰:「瞌睡漢。」問:「僧近離甚處?」曰:「報恩。」師曰:「僧堂大小?」曰:「和尚試道看。」師曰:「何不待問。」問:「學人全身不會,請師指示。」師曰:「還解笑得麼?」乃曰:「叢林先達者,不敢相觸忤。若是初心後學,未信直須信取,未省直須省取。不用掠虛,諸人本分去處,未有一時不顯露,未有一物解蓋覆得。如今若要知,不用移絲發地,不用少許工夫,但向博地凡夫位中承當取,豈不省心力。既能省得,便與諸佛齊肩,依而行之,緣此事是個白淨去處,今日須得白淨身心合他,始得自然。合古合今,脫生離死。古人云:識心達本,解無為法,方號沙門。如今諸官大眾,各須體取好,莫全推過師僧分上。佛法平等,上至諸佛,下至一切,共同此事。既然如此,誰有誰無?王事之外,亦須努力,適來說如許多般,蓋不得已而已。莫道從上宗門,合恁麼語話。祗如從上宗門,合作麼生還相悉麼?若有人相悉,山僧今日雪得去也。久立,大眾珍重。」示坐禪方便頌曰:「四威儀內坐為先,澄濾身心漸坦然。瞥爾有緣隨濁界,當須莫續是天年。修持只學從功路,至理寧論在那邊。一切時中常管帶,因緣相湊豁通玄。」示執坐禪者曰:「大道分明絕點塵,何須長坐始相親。遇緣儻解無非是,處憒那能有故新?散誕肯齊支遁侶,逍遙曷與慧休鄰。或游泉石或闤闠,可謂煙霞物外人。」
上篇:建山澄禪師 | 下篇:康山契穩禪師 |
(術語)涅槃經所說四種四諦之一。天台以配於通教之法門。說迷悟之因果,悉為幻化之法,而非實生實滅,生滅即無生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