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指密教金剛界之五佛。即大日如來、寶幢如來、華開敷佛、蓮華眼佛(無量壽佛)、天鼓雷音佛。 p1456...(流派)印度小乘中最後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實論為所依,故名成實宗。於四諦...【界】 意謂事物之間的區別,也可以解釋為產生其他事物的原因。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色、聲、香...云何法抉擇?法者,謂十二分聖教。何者十二?一契經、二應頌、三記莂、四諷頌、五自說、六緣起、七譬喻、八本事、九...(人名)Gautama Saṇghadeva,瞿曇姓。僧伽提婆名。譯曰眾天。罽賓國人,與慧遠竺佛念等共譯諸論。見歷代三寶記七...【四清淨法】 p0443 攝論二卷九頁云:何等名為四清淨法?一者、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界。二...因明用語。因明喻支(譬喻)之一。乃「異法喻」之對稱。又作同法、同喻、同品。喻,比況、譬喻之意。法,總括能立與...(Kalanos)梵名 Kalyāna。乃西元前四世紀中葉僑居印度,歸依佛教之希臘人。僑居印度之希臘人,為求道而皈依佛門出...【見所斷法】 p0640 品類足論六卷十三頁云:見所斷法云何?謂若法,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漢代譯經家。安息國人。生卒年不詳。東漢靈帝末年至洛陽以功拜騎都尉,故世稱「都尉玄」。博誦群經,以弘法為己任,...(真言)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三種: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動之大咒與中咒與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頓、漸、不定三種教法,是智者大師根據眾生根機而提出的三大概念,秘密教則是統含三種教法的特殊方式。根據智者大師...問: 我們常常聽到依止一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應該是百分之百服從,修學成敗的關鍵在於誠敬二字,一切法得成於忍,我...無根禪師有一次入定三日,被人家誤為已經圓寂了,便將他的身體給與火化,又過了幾天,無根禪師的神識出定時,卻找不...職場中有一種心態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實習生的心態。實習生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和好奇,他們不會遲到早退,他們爭搶著...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從前,洛安師當溈山的首座、溈山的當家,他後來跑出來了。後來我...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去參學,跟我交流的時候也問一個問題:佛說一切法皆空。既然一...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問: 怎樣才能斷除妄想? 慧律法師答: 那是錯的,妄想本空。斷除妄想重增妄,趨向聖道亦是邪。你要體會諸法本空,...
大溈法泰禪師
【五燈會元】
潭州大溈佛性法泰禪師,漢州李氏子。僧問:「理隨事變該萬有,而一片虛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咸歸實際。如何是理法界?」師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事法界?」師曰:「萬象森羅。」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師曰:「東西南北。」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師曰:「上下四維。」上堂:「推真真無有相,窮妄妄無有形。真妄兩無所有,廓然露出眼睛。眼睛既露,見個甚麼?曉日爍開岩畔雪,朔風吹綻臘梅華。」上堂:「寶劍拈來便用,豈有遲疑。眉毛剔起便行,更無迴互。一切處騰今煥古,一切處截斷羅籠。不犯鋒鋩,亦非顧鑒。獨超物外則且置,萬機喪盡時如何?八月秋,何處熱?」上堂:「涅槃無異路,方便有多門。」拈起拄杖曰:「看!看!山僧拄杖子,一口吸盡西江水,東海鯉魚[路-各+孛]跳上三十三天。帝釋忿怒,把須彌山一摑粉碎。堅牢地神合掌讚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以拄杖擊禪床,下座。上堂:「達得人空法空,未稱祖佛家風。體得全用全照,亦非衲僧要妙。直須打破牢關,識取向上一竅。如何是向上一竅?春寒料峭,凍殺年少。」上堂:「今朝正月已半,是處燈火繚亂。滿城羅騎駢闐,交互往來遊玩。文殊走入鬧籃中,普賢端坐高樓看。且道觀音在甚麼處?震天椎畫鼓,聒地奏笙歌。」上堂:「渺渺邈邈,十方該括。坦坦蕩蕩,絕形絕相。目欲視而睛枯,口欲談而詞喪。文殊普賢全無伎倆,臨濟德山不妨提唱。龜吞陝府鐵牛,蛇咬嘉州大像。嚇得東海鯉魚,直至如今肚脹。嘻!」上堂:「火雲燒田苗,泉源絕流注。婆竭大龍王,不知在何處?」以拄杖擊禪床曰:「在這裡,看!看!南山起雲,北山下雨。老僧更為震雷聲,助發威光令遠布。」乃高聲曰:「哄弄哄弄。」上堂:「開口有時非,開口有時是。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釋迦老子碗鳴聲,達磨西來屎臭氣。唯有山前水牯牛,身放毫光照天地。」上堂:「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是甚麼語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料掉沒交涉。智慧愚癡,通為般若。顢頇佛性,菩薩外道,所成就法,皆是菩提,猶較些子。然雖如是,也是楊廣失駱駝。」上堂:「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咄!傅大士不識好惡,以昭昭靈靈教壞人家男女。被志公和尚一喝曰:『大士莫作是說,別更道看?』大士復說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志公呵呵大笑曰:『前頭猶似可,末後更愁人。』」上堂:「憶昔遊方日,獲得二種物。一是金剛錘,一是千聖骨。持行宇宙中,氣岸高突兀。如是三十年,用之為準則。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擲下金剛錘,擊碎千聖骨。拋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任意過浮生,指南將作北。呼龜以為鱉,喚豆以為粟。從他明眼人,笑我無繩墨。」
上篇:育王端裕禪師 | 下篇:護國景元禪師 |
【六十二見】 此為古代印度外道所執的六十二種錯誤見解。但經中有數種異說,如《長阿含經·梵動經》,載有十類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