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翻譯名義集 > 正文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p0792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頁云:若無差別,總說為空無願無相;當知此中通聞...(物名)寶珠名。釋氏要覽中曰:隋虎丘惠聚法師,汝南周弘正常嘉嘆也。...【自性善】 指本質即善之法,為四種善之一。慚、愧、無貪、無嗔、無癡等三善根,不待相應及其餘之等起,其體性本善...梵名 Ekāda?a-mukha。六觀音之一,七觀音之一。又作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大光普照觀世音菩薩。淵源於印度婆羅門教之...【貪】 p0976 瑜伽八卷三頁云: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又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可愛境界,若...(術語)神佛之力加於眾生而與之也。楞嚴經六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觀念法門曰:諸佛同體,大悲...亦名:行缽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行缽法者,一缽支身,足堪助道。乃廣乞求,妨業招譏,好者奪留,惡者轉換。若...財施和法施。財施是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聞知的佛法,去向他人演說。...又作死天山、四手山、死山。指人死後,在冥途中所必經之險山。據地藏十王經所舉,死者於冥途中,初七日之間,須至秦...禪林中敲鼓時,中途變換敲擊方法,稱為轉鼓。如以上堂鼓為例,修行僧依鼓聲信號出堂,是時,擊鼓即有第一會、第二會...(譬喻)以禪定為鎧甲護身也。華嚴經淨行品曰:見著甲冑,當願眾生,常服禪鎧,趨無師法。...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如果他有執著的心,那就是法執了,就有執著了。有執著了...古語說:有容乃大,無慾則剛。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由此可知,欲求是障礙我們純淨,提升的擋路牆。 佛...甲、要覺悟現在的環境及將來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一個人能免了患病、衰老、親眷生別死離、財物失散、怨 加害?...有些念佛同修,平時也發願求往生。一旦檢查是癌症,便改念藥師佛,求消災延壽。有的就先念觀音菩薩,求救命,到最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告訴我們有情世界皆為無常,人生百年,彈指...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這在當地是很特別的,有一次妻子喊他名字,他沒聽到,情急之下妻子就喊他禿子...《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來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聖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為首。不殺曰仁。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是知聖人之心。以慈為本。 經云。孝名為戒。斯則...
豆佉
【翻譯名義集】
【豆佉】或伊禰,晉雲苦。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苦有三種:一苦苦,二壞苦,三行苦。今明三苦,有別有通。別者,三苦即別對三受。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樂受,樂壞時生苦,即是壞苦;不苦不樂受,常為無常遷動,即是行苦。若通論三苦,則三受通有三苦。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是苦,通從苦緣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為壞相所壞故,通是壞苦。三受之心通是起役運動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行以遷流為義,故楞嚴云: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古德頌行苦密遷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覺;若安眼睛上,違害極不安。愚人如手掌,不覺行苦遷;智者如眼睛,違極生厭患。智論云:無量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三種心苦:貪、嗔、癡;三種後世苦:地獄、餓鬼、畜生。法句經云:昔四比丘論世苦事:一雲淫慾惱人;一雲飢渴逼體;一雲瞋恚擾亂;一雲驚怖恐懼。各執己是,競謂他非。佛知遂問,比丘具答。佛言:汝等所論,不究苦義。身為諸苦之本,眾患之原,當求寂滅,此最為樂。
上篇:波羅伽 | 下篇:三牟提耶 |
【他罵報罵等戒】 p0488 瑜伽四十一卷十頁云: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罵報罵,他瞋報瞋,他打報打,他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