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三卷十一頁云:復次有四正法,攝持聖教。何等為四?一者、遠離。二者、修習。三者、修果。四者、於聖教中無有乖諍。遠離者:謂山林樹下,空閑靜室。修習者:謂住於彼,勤修二法。謂奢摩他,毘缽舍那。云何已習奢摩他,依毘缽舍那而得解脫?謂如有一,先已得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彼即依此三摩地故;如實知苦,乃至知道。彼即依此毘缽舍那,於見所斷諸煩惱中,心得解脫。云何已習毘缽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脫?謂如有一,如實知苦,乃至知道。彼依如是增上慧故;發生靜慮。即由如是奢摩他故;於修所斷諸煩惱中,心得解脫。如是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已;於諸界中而得解脫。見道所斷諸行斷故;名為斷界。修道所斷諸行斷故;名離欲界。一切有執皆永滅故;名為滅界。是名修果。於聖教中無乖諍者:所謂大師及諸弟子,若義若句若文。於文句義,平等潤洽,互相隨順。非如異道施設見解,種種非一,差別不同。第一句者,所謂前句。若以此句,問於初一;即以此句,而問第二。設於初一,依蘊而問;復於第二,依餘問者;便不得名與第一句平等潤洽,互相隨順。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指以所修之道必得出離之妄見。釋門歸敬儀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上):「還執出見,猶承愛種。」 p1556...亦名:無根殘謗戒緣起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佛在舍衛,六群瞋恚,以無根僧殘謗十七群。比丘舉過,佛便訶制此戒...(術語)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稱根本。對於近分定而言。即離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經名)放大光明破眾生昏闇之陀羅尼也。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鑒照不昧名為明咒...末世之比丘相互誹謗,彼此猜疑嫉妒,沉溺於物慾之中而不能自拔,故以狗譬喻之;而比丘行此法,謂之行狗法。大寶積經...三種親友。俱舍論頌疏卷二十九分親友為三等,上者能生法身,中者以財、法交,下者唯以財交。又摩訶止觀卷四下以外護...禪宗公案名。為唐代岩頭全禪師接引學人之公案。據五燈會元卷七岩頭章載,有僧問岩頭(卍續一三八·一一七下):「...亦名:說戒法不壞正法得久住 子題:清淨名布薩義、布薩義 行事鈔·標宗顯德篇:「十誦云:『佛法幾時住世?』佛答言...(名數)一、胎化藏,二、中陰藏,三、摩訶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譬喻)易行品中,譬難行之法,以陸路之步行。譬易行之教,以水路之乘船。曰: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術語)稱行者之肉團心也。大日經二曰:內心大蓮華,八葉及須蕊。...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的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的。具體到徐福賢女士身上,自己家比較...我們什麼時候能證道呢?這就全在於我們的信心,在於我們的用心了。 學,是為了讓我們得到解;解,是為了去落實。如...佛陀時代,印度的俱曇彌國為優填王所統領,他的王后不僅品性高潔,待人處事更是仁慈寬厚,優填王對她非常尊敬。 一...在中國晉朝有一位曇翼法師,前生是一隻山雞,今生卻得以投生為人而修成正果。云何山雞能投生為人?原來每當法智大師...前言 從前一提到素食,就會聯想到佛教,由於多數人的錯誤觀念,以至影響佛教的發展。許多人關心佛教徒素食的營養問...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表和功課表,旁邊寫著: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我忍...【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悲...聞信淨土來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聞到了淨土,念念佛的人也不多。我們是真的念佛人嗎?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能不能...
四法攝持聖教
【法相辭典】
【四法攝持聖教】 p0457
上篇:四無礙解次第 | 下篇:四相安立佛地 |
密教五佛各出現菩薩、金剛與忿怒。此三者次第為法身、般若、解脫等三德,亦為境、智、行之三軌。(一)大日如來,現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