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頁云:復次如經言:有四種苦。一者、生苦。二、緣內苦。三、緣外苦。四、麁重苦。問:此中何行攝何苦?何苦攝何行?答:初行初苦,展轉相攝。次有三行,與第二苦,展轉相攝。次有三行,與第三苦,展轉相攝。最後一行,與最後苦,展轉相攝。前所說愛自性差別,建立集諦四種行相;當知為生今果差別四種苦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為四有之一。指最後命終之剎那。亦即於本有之後,中有之前,壽命方盡時之色心,稱為死有。(參閱「四有」1688) p2...(術語)為一大事之因緣。文句四上曰: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本意。...(行事)修法華八講等時,一日中,設朝夕二座,謂之朝座夕座,因之八講四日而終。十講五日而終。...(佛名)胎藏界釋迦院上行南端第七位之尊。密號曰圓寂金剛。四緣覺之一。白黃色,比丘形,右手掌向外,垂指當胸,左...(術語)正義之外,更為餘義之人之說也。如五百阿羅漢結集大毗婆沙就一法而列種種之說。其中除正說外皆云有餘師說。...(譬喻)台依華嚴經所立,喻顯彼宗所立之五時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化頓大之...十住心十住心者,真言宗之教相判釋也。其名目雖本於大日經十心品,並大日經疏,亦本於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至其本...(術語)真實之教法也。秘藏寶錀上曰:作遷慢如真乘寂。...【不修身及不修戒】 p0339 發智論十二卷十頁云:云何不修身?答:若於身未離貪慾潤憙渴。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於...指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戒。由此四歸法而生佛證淨、法證淨、僧證淨、聖戒證淨等四證淨(四不壞信)。瓔珞本...(術語)台家所判五時之第三。自成道已後十二年,於八年之間,說維摩經金光明經等之諸方等時期也。此諸經名為方等者...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們必須要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那如何才能解決苦惱呢?比如,有一個...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臨命終的人他親自以生死的痛苦來幫助我提起正念。是他為...道場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時,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內在的覺照。 我們一直在尋找,想從這個世界上,...二佛神咒裡面有勤轉念,證菩提這兩句話。雖然只是短短的六個字,但已經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訴我們了。 我們知道,在我...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方式中產生的,但妙明本心是絕待的、無分別的,由一念無明妄...關於這個所知依,我們當然是沒有辦法想像,阿賴耶識不是我們第六意識能夠心思口議的,完全是要依止聖教量來了解的。...牛奶和其他乳製品並不有益於人體健康。它們包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症、癌症...
四種苦與壞等十種行相相攝
【法相辭典】
【四種苦與壞等十種行相相攝】 p0470
上篇:四種因緣於法無我能到究竟 | 下篇:四種善友相及四種非善友相 |
(公案)五燈會元十二長水子璇講師章曰:聞琅玡道重當世,即趨其席。值上堂次出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琅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