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子題:知、想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問:『想知二心,有差別不?』答:『有同異也。了境無疑曰 知 ;當境意謂為 想...【外道四執】 古代印度的外道,就有關因果論點的四類執著,佛教稱之為外道四執,或簡稱四執:一、邪因邪果,即將萬...大智度論卷十六所載之佛教傳說。昔有野火燒林,林中有一雉勤身自力,飛入水中,漬其羽毛,用以滅火。火大水少,往來...(雜語)究竟之言說。金鞞論曰:雙林最後,極唱究竟之談。秘藏寶鑰下曰:真如受薰之極唱。...(術語)金剛界五部之一。金剛界五大月輪中,北方名羯磨部。為眾生垂慈悲成種種事業之部分也。佛為不空成就如來(釋...(術語)發諸見之智慧也。止觀十上曰:如是見慧從何處出?由禪中有觀支。...釋尊於靈山會上拈金波羅華,瞬目示眾,眾皆不解其意,唯摩訶迦葉破顏微笑,故釋尊傳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後代之禪家...【有情界無量】 p0550 瑜伽四十六卷十六頁云:云何有情界無量?謂六十四諸有情眾,名有情界。如前意地已具條列...一念者,靈知之覺性,亦即本覺,當始覺與本覺靈知之性合而為一時,叫做一念相應。...月光,梵名 Candra-prabha。又作月明童子、月光菩薩、月光兒。為佛世時王舍城長者申日之子。依月光童子經所載,申日...(術語)戒之七聚,又曰七篇。寄歸傳一曰:局提法眾遂廣彰守七篇。...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
居士們的心都是負擔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有千斤重擔一樣。有哪些事情放不下呢?有的放不下家務,放不下...
一名有潔癖的縣官僱請一廚師。一天,兩人為以什麼為淨爭論起來。廚師認為以水為淨,不論什麼東西用水洗就乾淨了。縣...世間萬事有緩急輕重之別,遇到災難危急之時應取重舍輕,做緊急之事,而非目前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的來進行,才是聰明...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利他謂之修福,自利謂之修慧。菩薩發心,勤求無上菩提,菩薩雖知法性空寂,...
淨業行人常常觀照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對於淨業成就有很大助益。我們這一世的生命是因緣所生法,八苦交煎,本質...
范蠡是春秋時代的奇人,他輔佐越王勾踐籌劃20餘年,最終率領越國的軍隊滅亡強大的吳國,報了當年險被滅國之仇,並且...【阿彌陀】這三個字,在淨土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三個字絕對不能忽略的!因為在整個修行當中,不管是你的因地,...
須達長者因訪友人至王舍城,因此得以見佛,聽佛解說四聖諦法門,思惟世間苦、空、無常,法喜心生,隨即證得初果,於...
我無苦無樂
【法相辭典】
【我無苦無樂】 p0650 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六頁云:我無苦無樂者:謂在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得定者,知彼有情,無苦無樂。後從彼歿,來生此間。便作是念:我無苦無樂。諸尋伺者,作如是念:我體是常,不明瞭轉。雖有暫與苦樂相應;而彼是客;我非有彼
上篇:我有苦有樂 | 下篇:我有無量想 |
(地名)Kaliṅgavana,又作羯陵伽林。慧苑音義下曰:迦陵迦林,以義翻之名相鬥諍時,此據因斗諍建國立名。探玄記十...
想知二心同異
外道四執
雉救林火
極唱
羯磨部
見慧
破顏微笑
有情界無量
一念相應
月光童子
七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放下心中千斤重擔

淨與不淨都是心在起作用
估客駝尸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

淨業行人要常感悟生命無常的真相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阿彌陀」三個字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