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子題:不足數癡鈍人、癡鈍人、愚相有五、五迷、不解律人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伽論有三:一、者重病人;二、邊地...菩薩名,華譯為慈氏,這是他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華譯為無能勝,他的姓和名合起來,是慈悲無人能勝過他,就是具足...(術語)宗家所立之法身各異,其觀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觀,往生要集中本引諸經,明觀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東晉中期之思想家。太原中都(位於山西)人,字興公。少有高志,博學善詩文。初抱棲隱之志,居於會稽,廣遊山水。後...(雜語)又作四園,忉利天之王,帝釋所居善見城外四面之庭苑也。一眾車苑,在東方,此苑中隨天之福力而現種種之車。...阿羅歌,梵語 arka 之音譯。又作阿迦花、遏迦花。意譯為白花。生長於印度,葉大,印人多以其葉供作祭祀用。俗名 mā...本尊者,本有而於出世間為最勝最尊者。大日經本尊三昧品,以本尊之字、印、形三者,各立為二。(一)字之二種:(1)觀...(菩薩)地藏菩薩之密號也。...凡十卷(七、九、十卷欠缺)。唐代智炬撰(或謂本書為惠炬、勝持共同編纂)。全稱大唐韶州雙峰山曹溪寶林傳。撰述年...所謂成就者,即事前之目的,事後之歸結也。小乘既明業感,故求脫離,至得成就解脫入滅之果也。...全一卷。全稱聖一國師住東福禪寺語錄。日本臨濟宗僧東福圓爾(1202~1280)語,虎關師煉編。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冊。編...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一個修行人! 《莊子》中有一段話,大意是:...中醫採用食療補益肝腎、養血烏髮的方法,結合性志調節、足夠的睡眠和頭部按摩,堅持半年以上,可治癒白髮。以下介紹...這五蘊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重點會不一樣。我們可以把五蘊在你生命中有所住,你所住的地方不同,就產生三種不同的人...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資》裡面,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河北有一個兒童,小孩,他喜歡鳥...我把心裡一直記恨的人列了一張清單。這其中傷害我最深的人,是我的一位遠房叔叔。 童年時期受到的傷害,有時會記恨...從一種道德文化的層面來看,這個輪迴和三世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塊重要基石,也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為何有些人行善後不覺得有善報?這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1)此人可能業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與過去的業障...我到清修院的時候,正是一個早晨。到了門口一叩門,裡邊出來一個小和尚。他的名字叫宗祥,看樣子長得很聰明,很如法...
受菩薩戒
【法相辭典】
【受菩薩戒】 p0729 瑜伽四十卷十四頁云:若諸菩薩,欲於如是菩薩所學三種戒藏,勤修學者;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審訪求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能授能開。於如是等功德具足勝菩薩所,先禮雙足。如是請言:我今欲於善男子所,或長老所,或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唯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愍聽授。既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肩,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能得大神力諸菩薩眾。現前專念彼諸功德。隨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淨心;或少淨心。復於有智有力勝菩薩所,謙下恭敬,膝輪據地,或蹲跪坐。對佛像前。作如是請:唯願大德,或言長老,或善男子,哀愍授我菩薩淨戒。如是請已:專念一境,長養淨心。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即隨思惟如是事義,默然而住。爾時有智有力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以無亂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聽。或法弟聽。汝是菩薩不?彼應答言:是。發菩提願未?應答言:已發。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受諸菩薩一切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三授淨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淨戒已。能受菩薩,不起於座。能授菩薩,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薩,今已於我某菩薩所,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某菩薩,已為某名菩薩作證。唯願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第一真聖,於現不現一切時處一切有情皆現覺者,於此某名受戒菩薩,亦為作證。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如是受戒羯磨畢竟。從此無間,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住諸佛,已入大地諸菩薩前,法爾相現。由此表示如是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爾時十方諸佛菩薩,於是菩薩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薩,某菩薩所正受菩薩所受淨戒。一切於此受戒菩薩,如子如弟,生親善意,眷念憐愍。由佛菩薩眷念憐愍,令是菩薩,希求善法,倍復增長,無有退減。當知是名受菩薩戒啟白請證。如是已作受菩薩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薩,俱起供養。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頂禮雙足,恭敬而退。
上篇:受學學處 | 下篇:受領意化 |
(術語)本性也。真如也。劉禹錫六祖碑曰:能使學者還其天識。顏延之庭誥曰:遂使業習,移其天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