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二卷三頁云:云何菩薩遂求戒?當知此戒、略有八種。謂諸菩薩、自諦思惟:如我悕求,勿彼於我、現行斷命,不與而取,穢欲邪行,虛妄、離間、粗惡、綺語,手塊杖等、諸非愛觸,加害於我。我求是已;他若相違而現行者;我求不遂,我意不悅。如我希求,他亦如是。勿我於彼、現行斷命;廣說乃至惡觸加害。彼求是已;我若相違而現行者;彼求不遂,彼意不悅。我之所作、若有令他所求不遂,意不悅者;何現行為。菩薩如是審思惟已;命難因緣、亦不於他現行八種所求不遂不悅意事。如是八種,說名菩薩遂求戒。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語 kūta?ālmali, kūta?ālmalika。意譯為鹿聚。又作居吒奢摩離、究羅睒摩羅。屬絹綿樹之喬木。學名 Andersoni...禪宗公案名。有僧問慈明:「如何是本來面目?」慈明答:「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表示一有語言文字,則去本來面目甚...子題:半滿兩字、四藏、兩藏、三種教、唯制道教、唯制俗教、通道俗教、涅槃兩字、半字、滿字、漸教、涅槃滿足教、滿...【獨覺乘種性】 又作獨覺乘定性、辟支佛乘性、緣覺定性,為唯識宗所立眾生的五種種性之一。乃具有可證辟支佛果的無...【少分修】 p0373 顯揚十六卷二頁云:十四、少分修。謂思惟諸法,起無常等一一善想;及修所餘少分善法。是名少分修...(術語)Upaśānti,譯曰寂靜。善見律十曰:波薩提,漢言寂靜無有疲倦。巴Pāsādika。...系由道服改作而成之法衣,為日本佛教所用。其形制,黑色而袖小,腰下不作褶,袖口下方與兩脅下安置紐帶子。冬天可采...(雜名)須彌山之譯名。秘藏記本曰:蘇者妙也,迷盧者高也,故曰妙高山。...(1064~1117)北宋曹洞宗僧。俗姓賈,劍州(四川)梓潼人。幼向正道,長勤參訪,遍參真如慕喆、真淨克文、大洪法恩...成就三十法。身壞命終。墮險惡趣。生地獄中。何等三十?謂自不離殺。勸他令殺。見不離殺。歡喜慰喻。廣說乃至自起邪...(譬喻)以水源譬一個之原理也。大集經八曰:諸法無二,無有分別,一昧一乘,一道一源。三論玄義曰:一源不究,則戲...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
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當時提婆達多雖亦從佛出家,卻為名聞利養蒙蔽心性,造作三逆罪:...以前我剛開始教禪、講禪的時候,一開始就講無我的觀念。我說:要開悟就要把這個我去掉,如果有我,就不能開悟。結果...問: 印祖多次開示臨終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人不能隨其學佛,身邊親友又不具備助念的條件,是不是平日念佛...身心放鬆 禪修者的第一個條件,是把身心放鬆。 頭腦放鬆、神經放鬆、肌肉放鬆;放鬆之後,再用方法,便能著力。 用...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害的煩惱,就是嗔心! 《菩薩戒》裡面說:一個菩薩貪吃、貪睡...
修禪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佛教的禪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禪定,都要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這樣漸進地修上去...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識不能了解的,妄言無,或沒有、...「用心」對修行者而言是多麼重要啊!「用心」雖然只是兩個字,卻包涵一切的道理。如果肯用心,道理就在眼前、就在開...
遂求戒
【法相辭典】
【遂求戒】 p1247
上篇:嫉結 | 下篇:遂求利行 |
(雜語)同行法者。行持鈔下四曰:同法義重。【又】(術語)因明之例語,同喻上有宗與因二種之同義,對於宗之同邊,...
拘吒賒摩利樹
一言駟馬
毗尼藏昔傳分判明今取舍
獨覺乘種性
少分修
破薩提
布袍
妙高山
子淳
成就三十法
一源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善求與惡求
聖嚴法師《自我而非我》
臨終無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東流
聖嚴法師《禪修的要領》

【推薦】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沒有遠離這「五蓋」,休想得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