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四卷四頁云:智記別者;謂有問言;云何知故,云何見故,彼生已盡?便記別言;生緣盡故;彼生已盡。以如是相、記別自己善解脫智所攝盡智;名智記別。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無學明】 p1058 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卷十三頁云:云何無學明?答:無學慧。謂無學位諸無漏慧。...【壽盡】 p1270 雜集論六卷五頁云:云何壽盡?謂時死。此約時沒說。由所引壽時分究竟,應時死故。...即佛果四智。謂至佛果轉舍有漏識蘊所依而得之四種無漏智。略稱四智。據成唯識論卷十、佛地經論卷三等載,唯識宗立大...(天名)諸天之帝主也。最勝王經八曰:有王法心論,名天主教法。...亦名:如來衣量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多論雲,佛量丈六,常人半之,衣廣長皆應半也。十誦雲,長佛九磔手;五祇二...日本佛教用語。指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之大眾。系寬弘三年(1006)至天文年間(1532~1555),屬奈良興福寺「...位於河南汝南之南關外。俗傳冬至正午無塔影,故又稱無影塔。塔面南而建,呈六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約二十餘公...【善因】 為善根招善果之因。《本業經》下曰:『善果從善因生。』...【資糧道】 p1245 如道諦中說。 二解 集論六卷一頁云:何等資糧道?謂諸異生所有尸羅,守護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譬喻)挽臼石之牛也,彼磨牛只勞身形,以喻比丘之徒,身雖行道,而心無行道者。四十二章經曰:佛言:沙門行道,無...(術語)增一,中,長,雜之四部阿含經也,為一切小乘經之部別。...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拚命積累財物的趨勢把人搞得暈頭轉向,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如果冷靜思考一下,一個人有再多財富,一天也只能吃三...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薩道,由於宿世餘業的因緣,曾經是兔王,雖然受此果報,但因為累世行菩薩道的功德與...有一位輕生者被寺裡的一位僧人救起後,仍然堅定地說:大師,您何必費力救我,我已下定決心不再活下去,今天不死,明...《佛說法滅盡經》: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將殄沒,...世事繁雜,良莠不齊,許多事情惹人不得清淨。或許生氣,或許激動;或許憤怒,或許衝動,甚至難以控制某種情緒,爆發...問: 我學佛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示現了一下。我現在應該念阿彌陀佛還是觀世音菩薩? 大安法師答: 觀世音菩薩跟你示現...世間一切幻化,如露如電。故祖師說: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一個人一生下來,身弱脆碎,娘苦心哺育小乳嬰。喃喃...省庵大師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對這些正面來勸勉,不要怕自己愚鈍、不要怕自己根機淺陋,你衹要去做,做了就能夠得到好...
智記別
【法相辭典】
【智記別】 p1152
上篇:善知六處便能引發廣大威德 | 下篇:智波羅蜜多 |
(名數)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有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