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四卷十三頁云:復次由五因緣,當知諸天,非所歸依。何等為五?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作業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云何諸天由形相故非所歸依?謂由不現見。無交議故。由形暴惡。有怖畏故。由習放逸。有貪愛故。由舍利他。無悲愍故。由不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不通達故。云何如來由形相故是真歸依?謂由現見。有交議故。由形膽怕。無怖畏故。由無縱逸。離貪愛故。由常不舍利有情事。有悲愍故。由善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善通達故。復由五相,唯有如來,是真歸依。何等為五?一、為利益,一切有情,取菩提故。二、能善轉正法眼故。三、於恩怨諸有情所,等心利故。四、舍一切家宅親屬攝受貪愛,根寂靜故。五、能善解一切疑故。云何諸天由自性故非所歸依?謂彼諸天,漏所隨故;性非調善。能調御他,不應道理。如來永離一切漏故;其性調善。故能調御一切有情。云何諸天由作業故非所歸依?謂彼諸天,受用諸欲,安住為業,損害有情惡業可得。如來廣大無垢靜慮安住為業,能作有情利益為業。云何諸天由法爾故非所歸依?謂諸世間及出世間吉祥盛事,一切皆依自功利故。若離功力,雖於諸天,極申敬事;亦不能得。雖不敬事;但作功力,必能得故。云何諸天由因果故非所歸依?謂諸天身,為由能感天業所得?為由供養諸天故得?為無因得?若由能感天業得故;但應歸依自所作業,非彼諸天。若無因得;應歸無因;不應歸天。若由供養諸天故得;此諸天身,為當但用供養為因?為天?為俱?若唯供養;天應唐捐。隨所供養,應感天身。若但由天;供養徒設。雖不供養;天應令彼獲得天身。若言俱由;謂以供養,攝降諸天;隨所思願,皆令果遂。若爾;七種所思果遂,不決定故;不應道理。謂供養緣,於所攝受諸信解者,於信解緣,於信解事,於能往趣最勝天身,於能果遂最勝富樂,於能滅壞阿素洛等所有怨敵,及於徙沒。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467~499)即北魏第六代皇帝拓跋宏(後改姓元),亦為中興北魏之英主。鮮卑人。即位之初,由馮太后輔政,實行班祿...(經名)一卷,失譯人名。與佛說雜藏經一卷,佛說鬼問目連經一卷,皆為目連對於各種餓鬼一一說明其業因者。...為「增語觸」之對稱。於六觸之中,與前五識相應的觸之心所,如眼觸、耳觸等五觸,稱為有對觸;而與第六意識相應之意...圓妙的聲音,即佛的聲音。...支遁,是晉朝名僧,號道林,俗姓關,陳留人。亦說河東林慮人。約晉愍帝建興二年(314),他出生在一個佛教徒的家庭裡...指通過一定之儀式,領受佛所製定之戒法。又作納戒、稟戒。即遵守教團規定(戒、罰則)之行為。戒為無上菩提之本,而...禪林中,司掌知時之職稱。古時於定香盤燒香,用以測知時刻;司此職者,即稱香司。 p4010...【有為果】 是『無為果』的對稱。指由因緣和合的有為法所結之果。於五果中的士用、增上、等流、異熟等四果為有為果...(術語)稱 字。大教王經上曰:金剛三摩地, 字發智火,燒除虛妄因。【又】(譬喻)以智燒煩惱之薪,故譬以火。涅槃...(術語)有二說:(一)無畏三藏禪要曰: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二、不可舍三寶而歸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三種自性】 p0177 瑜伽七十三卷十二頁云:云何名為三種自性?一、遍計所執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各位法師慈...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對著所有弟子在講經說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難說: 你拿一個桶子,到前方五里路遠的一個小村莊,向...下品三生,是遇到惡法、惡緣的凡夫。他為什麼會造惡?首先他的知見就有問題,造惡的人一般都不信因果,不信輪迴,人...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淨、透明、恆順、原則、謙遜、包容、調和、毅...姚庭若說:如果一個人能保持一生的節操,不造淫業,這也只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格和事業,哪裡比得上一勸十,十...三祖僧粲繼承慧可的事業,廣施法雨,普度眾生。 一天,有位年少僧人前來拜見。少年僧人問:什麼心才算是佛心呢? 三...轉世因緣 據《五燈會元》等禪宗史籍記載,五祖前世原是一位栽松道人,住在破頭山中。 當時,四祖道信大師駐錫於破頭...
諸天非所歸依
【法相辭典】
【諸天非所歸依】 p1353
上篇:諸菩薩愍 | 下篇:諸支相望無因緣 |
【不讚實德等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頁云: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他實有德,不欲顯揚;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