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指過去七佛通戒之偈頌。迄今仍為佛教徒所傳誦。此偈之義,依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四阿含義,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因諸佛出世之初,弟子清淨,不須別制禁戒,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又稱通戒、略戒。又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載,過去七佛之偈頌為:(一)毗婆尸佛:忍辱為第一,佛說無為最,不以剃鬚發,害他為沙門。(二)試結(尸棄)佛:若眼見非邪,慧者護不著,棄捐於眾惡,在世為黠慧。(三)毘舍羅婆(毘舍婆)佛:不害亦不非,奉行於大戒,於食知止足,座床亦復然,執志為專一,是則諸佛教。(四)拘樓孫佛:譬如蜂採花,其色甚香潔,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五)拘那含牟尼佛:執志莫輕戲,當學尊寂道,賢者無愁憂,當滅志所念。(六)迦葉佛: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七)釋迦牟尼佛:護口意清淨,身行亦清淨,淨此三行跡,修行仙人道。後世佛教所通用之通戒偈乃迦葉佛之偈,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即增一阿含陘卷一阿難所引「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四句。[出曜經卷二十五、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十四、有部毗奈耶卷五十、四分律卷三十五] p9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同事攝】 四攝之一。謂親近眾生同其苦樂,並以法眼見眾生根性,而隨其所樂分形示現,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參...禪林用語。功位,指修行階段的初心、後心等之位別。剿絕,滅絕之意。謂修行功夫進入究極之境地,即無初心、後心等階...(名數)就金剛界之五智如來而各分忿怒王也。補陀落海會軌曰:以五智忿怒相配五智:不動尊毗盧遮那忿怒,降三世尊阿...【慧行】 p1318 瑜伽八十三卷十頁云:慧行者:謂能受持讀誦問論勝抉擇等增上了別;卽於彼義,轉增明瞭,勤修習慧。...《禪源諸詮集都序》,二卷(一作四卷),唐宗密撰,原是宗密自撰的《禪源諸詮集》的序文,後來單行。 宗密初從遂...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八不淨:初佛在世時,誡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許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貪戀計著之心,染污...指安心忍耐。乃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即心能安住不動,堪忍身心內外之榮辱惱害,以成就道業。[摩訶止觀卷七...謂加持於真言行者身體五處之入佛三昧耶真言。此五處諸經各有異說,依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載,五處指額...【傲】 p1254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謙敬;說名為傲。...(異類)又作迷怛羅。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殺人,是名毗陀羅法。十誦律二曰:有比丘,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名數)戒律入僧伽中當守五種之規法。五分律曰:佛言入眾應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說餘事...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唐肅宗時,西天大耳三藏來到東土,自稱有他心通,肅宗要慧忠國師加以試驗。慧忠國師連問兩次:你說老僧此刻在什麼地...淨土宗它強調臨終的正念,整個成敗就在臨終的時候,所以必須在兵荒馬亂、內憂外患的臨終時刻,找一個讓心最容易安住...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種因緣下行布施,將獲得殊勝功德,...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先講一點玄妙的,難以置信的。 在康熙年間有一個叫孫翰的人,這是有記載的。他死了以...為了修行自律和傳教度人,佛陀根據當時的環境和修行的需要,製定了許多相應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團在飲食方面,...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迦蘭陀竹園弘化,每天早晨依慣例著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與婆羅門遠遠看見佛陀,立...一年又過去了,我們與父母的年齡都在增長。人到晚年易有孤獨感,這時我們一聲親切的問候就能為長輩帶來一陣溫暖。春...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人動容。等他說完,我說:人生裡有離別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著...
七佛通戒偈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 下篇:七佛經 |
指莊嚴畢竟、究竟畢竟。據大涅槃經卷二十七載,即:(一)莊嚴畢竟,畢竟,為決定之義。謂一切眾生皆有一乘正性;然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