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釋迦佛本生故事之一。釋迦如來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名愛法梵志(又稱樂法梵志),其時世間無佛,亦無善法可聞。梵志乃四方求法,精勤不懈,了不能得。時有一魔,變作婆羅門,自稱有聖法一偈,若梵志果真求法心切,甘心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血為墨,書寫此偈,則當以其偈贈與。愛法梵志聞言,即自剝身皮,曝之令幹,以血書偈。據大智度論卷十六載,其偈為(大二五·一七八下):「如法應修行,非法不可受;今世亦後世,行法者安隱。」愛法梵志以此精勤求法之因緣,遂得無生法忍。[大智度論卷四十九] p405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謂真言行者,結印契誦真言守護所修之法也,又護身結界,以闢除惡魔也。念誦結護法普通諸部曰:凡慾念誦,先...(雜語)名利智聰明之人。所謂解先陀婆密語之人也。法華經科註八曰:世有天機高妙領宮在前號先陀客。...因明用語。指因明論式中,與因(理由)具有同一意義之品類,即為與能立法之意義均等之品類。為同喻必備條件之一。因...【教教授】 p1013 瑜伽二十七卷二十二頁云:云何教教授?謂從尊重、若似尊重、達解瑜伽軌範親教,或諸如來、或佛弟...梵名 Dhvajāgra-keyūrā。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譯。又稱勝幢臂印經、勝幢印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旨...(傳說)颯陀婆羅,譯曰賢護。...(術語)三論宗之判。對於通申論之稱。如中,百,十二之三論,泛申一代諸經之佛意,故謂為通申論。如智度論別申一經...子題:兩舌戒必待傳說結犯 行宗記釋云:「欲申兩戒結犯之意。答中,初明 兩舌 , 必待傳 說 。此下,次明此戒,聽說...【五處為苾芻等所不應行】 p0289 瑜伽十六卷二十三頁云:於五處遠離者:謂所行無犯。略有五處,諸苾芻等、非所應行...(人名)Ulūka,又作憂流迦,嘔盧伽,優婁佉,嗢露迦,漚樓(僧佉)、優樓(僧佉)。譯曰鵂鶹。仙人名。出於佛出世...(傳說)出七夢經,經律異相十五,六帖七。...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所謂的察...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慾已除,倘使意淫未盡,仍不能超出塵凡。所以楞嚴經說:若不...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想和其辯論禪法,適逢禪師外出,侍者沙彌出來接待,道:禪師不在,有事我可...大乘行人發菩提心,由於當人的根性與時節因緣的差異。遂致發心的因緣與相狀錯綜複雜。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念佛人自然得五福臨門,何以見得呢? 我們把古人說的五福的次序倒過來一下,逐個來說吧! 一、善終: 念佛人得善終...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容易把心的格局理解在一個自我的意識中,而沒...眾所周知:吾人須堅守『五戒』,方能來世保持人身;須造作『十善業』,方能來世生天道;須造作『十善業』並修行『禪...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前面的通序只是...
剝皮
【佛光大辭典】
上篇:剜燈 | 下篇:原人 |
【畢利義】 亦名畢落義,此雲高顯。佛於下降誕,則為高勝;名顯天人,故曰高顯。本行經云:是時摩耶夫人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