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特別強調自迷中解放(解脫)而進入永遠之平安(涅槃),然並非特由一個救主救濟,而系憑一己之修行自救。惟對於佛陀或其他長老僧之絕對歸依而獲得安心,亦稱為救濟。例如:為殺父之罪而惶恐之阿闍世王嘗對佛陀如此訴說:「懇求世尊,自今爾後直到臨命終了,願歸依三寶成為一在家信者,祈請佛陀攝受我。愚癡、迷妄、不善、有罪的我,為爭王位而殺死正直的父王。世尊!我是有罪的,祈求世尊攝受我,並且使我的未來受到庇護。」佛陀答道:「大王!你能夠承認自己的罪愆,如法懺悔,由於你的懺悔,你當得到攝受(梵 pati-ganhāti)。」即因為得此攝受,阿闍世王之恐怖因而解除。此種攝受之特徵,在於因多數人之力量,而非僅由一個救主之寬赦而獲得攝受,即由所有僧伽全部一致的意志所給予之赦免。此一攝受乃佛教救濟中最古老之形式。
及至大乘佛教時,此一攝受變成由阿彌陀佛攝取之形式,請求救濟之對像,為三世諸佛或阿彌陀佛。據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願願為救度眾生。眾生依彌陀本願,生起信心,並立願、奉行,即與彌陀本願相應;能與彌陀本願相應,即能獲救,此乃阿彌陀佛救濟之特徵。 p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