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學吠檀多學派(梵 Vedānta)之根本聖典。又稱吠檀多經(梵 Vedānta-sūtra)、根本思惟經(梵 Sarīraka-sūtra)。本書約成於西元前一世紀跋多羅衍那(梵 Bādarāyana)之手,而定型於四○○至四五○年間,共計四篇十六章五五五頌,每一頌文字極其簡單,若不經解說傳授則往往難解其義,故後代學者廣加註解,各解其是,由是又造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之情形,而形成吠檀多派系林立之局勢,此為研究本經之一大特點。本經內容承襲吠陀之冥思方式,綜合古奧義書中各家有關形上學之根本思想,加以批判、整理,指出絕對之梵為世界之生成、存續、幻滅等之質料因及動力因,世界之創造系由於梵之幻化表現,即梵生虛空,虛空生風,風生火,火生水,水生地而形成世界,至於世界之幻滅則逆向而行;惟上智者得以真我與梵合一,而脫離「個人我」之輪迴。全經之中,有一明顯特色,即為表明或維護自己之思想而屢對同時代其他學派之教理加以批駁攻擊,其表現最強烈者,為對數論學派(梵 Sājkhya)之駁斥,此外對瑜伽派、勝論派、佛教、耆那教、獸主派、順世派等,亦多所攻擊。其論議佛教之部分,大多置於第二篇第二章。本經與奧義書(梵 Upanisad)、薄伽梵歌(梵 Bhagavad-gītā)等,同為印度文化史上之重要經典。本經之註釋書極多,較重要者有商羯羅(梵 ?avkara)之梵經註,闡論梵我絕對一體之「不二一元論」;羅摩拏闍(梵 Rāmānuja)之梵經註,闡論梵我猶如部分與全體之關係之「制限一元論」;沙達難多(梵 Sadānanda)之吠檀多精要(梵 Vedanta-sāra)等。[ānandā?rama Sanskrit Series, 1900; S.K. Belvalkar: The Brahmasūtras of Bādarāyana, 1923~1924] p464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亦名:時非時施衣與下眾法、沙彌受檀越施衣法 子題:安居時衣得與沙彌、僧得施物淨人皆受其分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書名)二卷,日本僧含虛叟編。對於虛堂智愚之頌古,折衷諸家之評唱,以資禪學士之參考者。...欲色界菩薩者,謂與滅離無色界生靜慮相應住靜慮樂,而生欲界或生色界。問何緣菩薩不生無色界?答若已證得最勝威德菩...(術語)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三賢位。謂為聖胎。因其以自種為因,善友為緣,聞正法而修習長養,至於初地而見道,生於佛...【弗栗恃國】 p0534 西域記七卷十七頁云:弗栗恃國,週四千餘里;東西長,南北狹。土地膏腴,花果茂盛,氣序微寒。...地主,梵名 Di?āj-pati,巴利名 Disām-pati,音譯作你扇波帝。又作方主、域主、地自在。為印度太古之王。據增一阿...喻指本體之相,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壞以後,猶然存續,無始無終,無得無失。於禪林中,轉指眼前之事、重要之事...(職位)佛閣之主事。禪苑清規曰:閣主殿主維那所請。...(譬喻)黑白之二鼠也,以喻晝夜。...【多他阿伽陀】 秦言如去。大品他字門,入諸法處不可得故。論曰: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華嚴唱他(他可切)字時...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於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行、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於此僧...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佛為什麼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們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礙,但是為...前幾年我們有一個外地居士,這個女居士談她的婆婆是二十多年的瘋子,由於她自己學佛,就很孝敬她的婆婆。給她端水洗...一誠法師,俗姓周,法號一誠,字悟園。1927年農曆2月2日出生於湖南望城,1949年6月8日於湖南長沙縣(今望城縣)黃金...【原文】: 令嚴臨終,神識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無論已生未生,為人子者,固當常為禮拜持誦。以期未往生,...在寺院裡,經常有好多遊客或是居士來求教,問題多是關於世俗煩惱的煎熬。 人為何會如此煩惱?在佛法看來,是因為放...當前命相、風水、地理之學大行其道,相信的人為數不少:遇到事情總要花錢去求卜問卦一番。 那麼,算命為什麼會準確...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得安然謂之苦。世間苦事無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說...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安心立命尋覓最切的世紀。向外馳騁的陽剛力勢越強,向內收斂...
梵經
【佛光大辭典】
上篇:梵嫂 | 下篇:梵道 |
1、真實和虛妄。不假叫做真,虛假叫做妄。 2、真心和妄心。 3、因緣生的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叫做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