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此偈乃闡釋世間萬物無一得以常住不壞,凡生者必滅;故唯超脫此生滅之世界,始可得寂靜之真理。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譔集百緣經卷四、大智度論卷十二記載,釋尊前生為雪山童子,在雪山修行時,為求能由釋提桓因所變之羅剎聞無常偈,而自樹上投身舍命。然此偈原根據阿含部中之涅槃經而來;即法顯譯大般涅槃經卷下所記,佛陀於入滅之際告誡諸弟子(大一·二○四下):「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p511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kunda,或 agni-kunda 之音譯。又作君荼。意譯作火爐。原來指作為宗教用途之瓶、壺類,密教特用以指修護摩法時...【雜染法及雜染法因】 p1414 瑜伽九十四卷十三頁云:雜染法者:謂老死支所攝眾苦,及以生支。雜染法因、復有二種。...禪林用語。速急之意。猶言一瞥、瞥然。瞥,倏忽、疾視、暫見之意;地,為助詞。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十五(大四七·...即根本要義。法門之大義,譬如網之大綱;委細之教義,則譬如網之細目。法華玄義卷十(大三三·八○○中):「唯論如...(衣服)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羅僧,優多羅僧,郁多羅僧伽,嗢怛羅僧伽等。袈裟名。三衣之一。譯曰上衣。玄應音...【阿迦尼吒】 正名阿迦抳(女幾切)瑟搋(敕佳切),或云阿迦尼沙。此雲質礙究竟,即色究竟天。...(人名)Girika,人名。譯曰山。見阿育王經一。...中天竺人。賜號「宣梵大師」。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至汴京,奉敕從事譯經。至和年間(1054~1055),與法護、梵...(術語)Stūpa,同於塔婆。譯曰廟或墳,玄應音義十曰:偷婆,經中或作兜婆,或云塔婆,或言藪斗波,皆訛也。正言窣...(雜名)梵語曰戰捺囉Candra,遺教經曰: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止觀一曰:月隱重山,舉扇類之;風...執自生有四: 一、計有神我自生,有十一: 一、計主諦神我生 即迦毗羅。計諸法自生而有神,神名為主諦。...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你要得到人身;第二個,遇到佛法...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聞思修來獲得,聽聞學習,思惟實踐。衹要一...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在佛教史上,有一位號稱菩薩皇帝的這麼一位君主,就是梁武帝。梁武帝曾經除了跟達摩祖師有過法上接觸之外,他還特別...前面講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講到懺悔方法。首先我們看看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後有什麼後果。 ...有個別同修,認為一個人若不報父母恩,是沒有惡報,這種說法是一種明顯的邪見,違背世尊的教理,違背因果緣起的法則...佛教持戒的目標,並不是求死後升天,或是求來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當你精神集中就觀察思惟...我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過去業報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從外邊求的。我們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慢...
無常偈
【佛光大辭典】
上篇:無常依 | 下篇:無常經 |
(經名)佛說阿難同學經,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掘多比丘欲還俗,阿難啟佛開示之,使之證果入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