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名 Niddesa。音譯作尼涕娑。屬巴利文小部經(Khuddaka-nikāya)之一。本書系註解同屬小部經之經集(巴 Sutta-nipāta)。內容分為大義釋(巴 Mahā-niddesa)與小義釋(巴 Cūla-niddesa)兩部分。其中,大義釋系註釋經集第四義品(巴 Atthaka-vagga)所收之十六經全部;小義釋則註釋經集第五彼岸道品(巴 Pārāyana-vagga)所收之十六經全部及其結語(巴 Niyama),此外並包含經集第一蛇品(巴 Uraga-vagga)中之第三犀角經(巴 Khagga-visāna-sutta)。全書主要採取逐字說明語義之方式,其間援引巴利語相應部經、中部經、經集其他部分、增支部經、長老偈、本生經、如是語、法句經、長部經、律藏、自說經、長老尼偈、餓鬼事等經律語頗多。[G.P. Malalasekera: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p557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說騙話有十種的罪報,即:口氣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預、常被誹謗丑惡之聲周聞天...(術語)別異之部類,謂宗派等。異部宗輪論述記上曰:異者別也,部者類也。人隨理解情見不同,別而為類,名為異部。...【退】 p0912 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頁云:於善說法毗奈耶中,不修習故;說名為退。非見過失,故名為退。 二解 ...(術語)行事鈔下三之二曰:毗尼母云:從無夏至九夏是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九夏名上座,五十夏已...子題:破戒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義者,言別客得罪者,要是持戒人,不與犯罪;破戒者不犯。律雲惡比丘來不應與。...修禪者所居之靜室。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三上):「是時,太子往到禪房,至曇無德比丘所,求欲出家。」 ...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對治之則成八萬四千法門。或曰教門,或曰法藏。謂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之病,佛為醫治之,說八萬...(術語)舊云無作色,新雲無表色。受戒時,以強盛之身口表業為緣,滿身四大製造之一種色體也。此色體有防非止惡之功...(雜語)又曰白分Śuklapakṣa,印度之曆法,以月之盈缺立白黑之名,自月盈至於滿之間為白月,稱為白月。一日乃至白...【未吐】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頁云:言未吐者:由彼隨眠,未永拔故。...即證境與化境。前者謂諸佛所證之境界,如真如法性之理;後者謂諸佛所化之境界,如十方國土者。 p225...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禪七第一天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那一個妄想,一剎那又一個妄想,一個妄想就是一個...有一天,我在上課時說:「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別執著,就不會被煩惱困擾,這樣你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了!...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極樂就是超越了現象界,苦樂對待的那種絕待的樂,那種法性的樂...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斷分別」就是斷除心中的不平等,就是修無分別智。這...
這個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它的吉凶禍福都是在做夢:好一點也是夢,壞一點也是夢。這些都可以一概放下的,去搞什麼...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這個非人行沒有人的道德行為! 說我們身為人,是要有人格的。人的資格就是要有五常仁、義、...
這次我要講的專題是《蓮宗故事》。首先講清朝彭二林(際清)居士《重訂西方公據》下卷當中有關往生征驗的內容。 彭...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應該如同儒家所講,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由修行人而成為解脫者...
義釋
【佛光大辭典】
上篇:義類次第 | 下篇:群萌 |
(雜語)多羅樹為高大之樹,故凡形容物之高者曰八多羅樹。言有多羅樹八本之高也。法華經分別功德品曰:以赤旃檀作諸...
妄語十罪
異部
退
上座
僧食通一切僧唯除犯四重人
禪房
八萬四千法門
無表色
白月
未吐
二種佛境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佛源老和尚禪七開示
聖嚴法師:把自我的立場放下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人生的總預測

淨土不攝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