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有厭非離、有離非厭、有厭亦離、有非厭離等四句。蓋所謂「厭」,係指觀苦、集之現象而厭斥之行相;所謂「離」,係指既厭斥之,乃生起斷惑離染之作用。厭與離各有廣狹之不同,故成四句分別,稱為厭離四句,即:(一)有厭非離,謂緣苦、集二諦而不令惑斷之所有忍、智;此乃因僅緣厭境而不離染之故。於此狀況可分為三類;(1)於見道位之前斷盡欲界之煩惱者,稱為苦法智忍、集法智忍;於此位中,因已斷盡,再無可斷,故非斷惑之位。(2)見道位中之一切苦法智、集法智;此位之斷惑繫在忍位之無間道位,而不存於智位。(3)修道位中之加行道、解脫道、勝進道所攝之苦智、集智;然非無間道的斷惑之位。(二)有離非厭,謂緣滅、道二諦而能令惑斷之所有忍、智;蓋滅、道二諦並非可厭之境,以其緣欣境,能離染之故,稱為有離非厭。此狀況亦可分為三類:(1)未離欲界之修惑而入見道位之滅道法忍。(2)全部之滅道類忍;此係在見道位以前無有斷盡,故於見道位而斷盡者。(3)於修道位中之無間道所攝之滅道智。(三)有厭亦離,謂僅緣苦、集而能令惑斷之所有忍、智。即未斷欲界惑而入見道位者之苦集法忍,及所有之苦集類忍、修道位中之無間道所攝之苦集智皆屬之。(四)有非厭離,謂緣滅、道而不令惑斷之忍、智。其中,先離欲界之惑,後入見道位之滅道法忍及見道位中之滅道智,及修道位之加行、解脫、勝進等三道所攝之滅道智皆屬之。[俱舍論卷二十五、順正理論卷七十二] p575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Klayavijāna,阿賴耶識之略。...無實體之意。或作虛、權、方便之意。乃真、實之對稱。並無實體而僅有其名者,稱為假名有;不直接就實體而假運想念,...【正見正思惟正精進為慧蘊】 p0507 瑜伽六十八卷二頁云:問:何因緣故,正見、正思惟、正精進、說為慧蘊?答:由此...梵名 Mūla-stivādin。又作說一切有部。為小乘二十部之一。佛陀入滅後三百年頃,由上座部分出者。爾後犢子部等諸部...(Ellora)位於印度西海岸孟買市東北四百餘公里,奧蘭迦巴市(Aurangābād)西北二十公里處之小村莊,以古代窟院聞...【慧階陛】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六頁云:慧階陛者:加行道故。...(術語)梵語Abhiṣecanī,天竺國王即位時,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頂而表祝意。密教效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應時語】 p1399 瑜伽九十七卷八頁云:云何應時語?謂非紛擾,或遽尋思,或不樂聞,或不安住正威儀時,而有所說。...(雜語)祖師之存慧命者。臨濟錄曰:你心心不異,名之活祖。...僧鞋之一種。即僧眾所穿之鞋,以麻、草、布、化學皮等編結或縫綴而成,鞋面除腳尖部分外,皆縫綴為若干方孔,顏色有...心能安住,堪忍侮辱惱害,稱為忍;於事理決斷了知,稱為智。此二者,小乘有部謂忍為無間道之觀智,屬因;智為解脫道...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約搭公車去赴會,車上乘客擁擠,心情不耐中,突然覺得某人的雨傘尖碰到了他的腳踝。 他本想轉...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印光大師畫傳 (1) 地靈人傑 地靈人傑 祖師出生 一八六一年古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國佛教聖地陝西合陽縣乳羅山下赤東...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勸,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後遇見挫折也會退心的。今天有人問我這...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被聘為太學博士。僧稠雖名振朝庭,但對俗事無比厭煩,常嘆息...昨天《佛教孝親思想的省思》一文,有關孝親的話題,引起了一些網友的關注,例如:出家之後,如何行孝呢?放不下家如...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麼修與不修。試看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這件事的主角姓陳,因為我沒有事先得到她的同意,所以不準備將其名字公開。這件事發生在二、三...
厭離四句
【佛光大辭典】
上篇:厭離 | 下篇:嘛呢堆 |
梵語 ?ara-parnī 之音譯。又作叉羅波膩、嚫羅缽尼。意譯作灰水。乃木或草之名,以此所作之衣,則稱嚫羅缽尼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