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釋氏要覽 > 正文
梵語 paca buddhīndriyāni。謂五種能知之根。為數論二十五諦中之一科。又作五根。即能取聲、觸、色、味、香之五種...凡九十三卷。清代僧山曉本晰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七冊。輯錄五燈會元、古尊宿語錄等,所未載之宋末、元、明時代八十...言諸法之當相即是真實之道。意謂世間淺近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猶言「即事而真」。密宗之事相門盛談此旨。 p5535...【三聚有情】 p0186 俱舍論十卷十八頁云:世尊於此有情世間生住沒中,建立三聚。何謂三聚?頌曰:正邪不定聚,聖造...【不受學轉】 p032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頁云:不受學轉者:於大師聖教,不能證故。...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繫縛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脫出離生死。...(術語)凡於僧中說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緣,不能出席而於此法事隨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指三法展轉而同時互為因果。為「因果異時」之對稱。唯識家認為種子為因,能生起現行之果,而此現行亦能為因,復熏習...(流派)梵音Bhadrayāṇiyāḥ,...亦名:殘宿食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三緣:一、是殘宿食,二、知是,三、咽。便犯。」行宗記釋云:「犯...【自性不善】 p0598 集論二卷九頁云:何等自性不善?謂除染污意相應,及色無色界煩惱等,所餘能發惡行煩惱隨煩...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
問: 《地藏經》中說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
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來說,也不過是拾佛祖幾句剩話。 至於宗門下一法,乃佛...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可作佛。是人人可以為聖賢...
佛陀在前面的經文當中,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同時存在二種的情況:第一種是五蘊所成就五濁的相狀,這個是一種表層的...
其實我們不能怪業力給我們痛苦,業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業力現出一個相狀,可能快樂的相狀,也可能痛苦的相...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一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障不易消...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起菩提心。換句話說,我們在凡夫位的時候,內心當中就要發起上...
我們常常覺得念頭是一段一段的,實際上不是。心像一條流動的河,無數的念頭剎那生滅,相續不斷,前一個念頭剛過去,...
三學
【釋氏要覽】
僧祇律雲。學有三種。一增上戒學。二增上定學。三增上慧學(又學經律論為三學)。
上篇:三戒 | 下篇:撒被 |
子題:無殷重心不發無作、凡所施為無非戒律、如能省己當自摩頭、佛藏立鳥鼠比丘之喻、鳥鼠比丘之喻、驢披師子之皮 ...
五知根
宗門寶積錄
當相即道
三聚有情
不受學轉
結縛
欲法
因果同時
跋陀羅耶尼部
食殘宿食戒犯緣
自性不善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臨終時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墮三惡道嗎

什麼是參話頭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依止不生滅心,不要跟著感覺而走

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吃東西吃飽就好,別為嘴巴做奴才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