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管僧道衙門,此謂宣政院。
忠曰:「元朝初置之,日本寺社所也。」
《元史·百官誌》云:「宣政院秩從一品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隸治之。遇吐蕃有事,則為分院往鎮,亦別有印。如大征伐,則會樞府議;其用人,則自為選;其為選,則軍民通攝,僧俗併用。至元初,立總制院,而領以國師。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參議二員、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管勾一員、照磨一員。二十六年,置斷事官四員。二十八年,增僉院、同僉各一員。元貞元年,增院判一員。大德四年,罷斷事官。至大初,省院使一員。至治三年,置院使六員。天曆二年,罷功德使司歸宣政,定置院使一十員從一品、同知二員正二品、副使二員從二品、僉院二員正三品、同僉三員正四品、院判三員正五品、參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三員從七品、照磨一員、管勾一員並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闍赤二人、迴迴掾史二人、怯裡馬赤四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
《續文獻通考》云:「宣政院,古無之,元立,掌釋教僧徒。」
《佛祖通載》云:「迨我皇元世祖皇帝混一海宇,條綱制度一出睿思,謂以俗制於僧,殊失崇敬,諭天下設立宣政院,僧錄、僧正、都綱司,錫以印信,行移各路,主掌教門,護持教法,賴聖天子不負佛囑也。然而裨販之流,好爵縻賢,恃其所貴而貴之,奔走伺候,處污不羞,以敲朴喧囂,牒訴倥傯為得志,不奪不厭,致有囊加巴僧錄枉取栲栳山僧錢,罔咈律行,可謂師子身蟲也。仁宗皇帝居儲宮日,目擊其弊,降旨:除宣政院外,一例革之。是亦不負靈山付囑也。」
《中峰本禪師錄·師子正宗寺陞座》云:「今乃與宣政院使平章相國及王子、宰相、尚書、侍郎、舍人、宣使一行官從同時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