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天子生日曰聖節。」
《敕修清規·聖節》云:「欽遇聖節,必先啟建金剛無量壽道場。」其規詳彼。
《小補韻會》云:「聖,武正切。《說文》:『聖,通也。』《通論》曰:『通而先識曰聖。』於文耳呈為聖,心通萬物之情,若耳之通聲。」
《尚書?洪範》云:「睿作聖。」《傳》:「於事無不通謂之聖。」《正義》曰:「鄭玄《周禮·》云:『聖,通而先識也。』是言識事在於眾物之先,無所不通,以是名之為聖。聖是智之上,通之大也。」
《書言故事》云:「尊稱天子曰聖皇聖帝。〈東都賦〉:『聖皇乃握乾符。』註:班固稱光武為聖皇。《文選》。晁錯策:『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前漢書·晁錯傳》。故後人尊稱天子曰聖帝。」
《僧史略》云:「生日為節名,自唐玄宗始也。魏太武帝始光二年立道場,至神?四年,敕州鎮悉立道場。慶帝生日,始光中,是帝自崇福之始也;神?中,是臣下奉祝帝壽之始也。自爾以來,臣下吉祝,必營齋轉經,謂之生辰節道場,於今盛行焉。」又云:「昔漢祖與盧綰同日生,有奉酒饌相遺,此為慶生之權輿也。後則束帛壺酒,孩兒服玩,以加祝賀。大則玉帛,長生久視之意,屬於物品,以為慶生之豐禮也。及聞佛法中有弭災延命之說,則以佛事為慶也。元魏、後周、隋世,多召名行廣學僧與儒道對論,悅視王道,亦慶生之美事矣。
「唐高宗召賈公彥,於御前與道士、沙門講說經義。德宗誕日,御麟德殿,命許孟容等登座,與釋老之徒講論。貞元十二年四月誕日,御麟德殿,詔給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趙需及許孟容、韋渠牟,與道士葛參成、沙門談筵等二十人講論三教,渠牟最辯給。文宗九月誕日,召白居易與僧惟澄、道士趙常盈於麟德殿談論,居易論難鋒起,辭辯泉注,上疑宿構,深嗟揖之。
「莊宗代,有僧錄慧江,與道門程紫霄談論,互相切磋,謔浪嘲戲,以悅帝焉。莊宗自好吟唱,雖行營軍中,亦攜法師談讚,或時嘲挫。每誕辰飯僧,則內殿論義明宗。石晉之時,僧錄雲辯,多於誕月談讚,皇帝親座,累對論義。至大宋太祖朝,天下務繁,乃罷斯務,止重僧講,三學為上,此無乃太厚重而貞實乎!」
宋洪邁《容齋三筆》云:「唐德宗以誕日,歲歲詔佛老者,大論麟德殿。並召給事中徐岱及趙需、許孟容、韋渠牟講說,始三家若矛盾然,卒而同歸於善。帝大悅,賚予有差。此《新書?列傳》所載也云雲。國朝命僧陞座祝聖,蓋本於此。」
宋喻文豹《唾玉集》云:「德宗每年生日,令僧道及給事中等官,大論麟德殿,相與問難,賚賜有差,時以為上儀。白樂天有三教論衡。我朝聖節陞座本於此。」
《居家必用》云:「聖節,唐太宗以前有宴而無節,至明皇始曰千秋節。歷代節名不同。」
《事物紀原》云:「《唐會要》曰:『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源乾曜、張說等,請以是日為千秋節,休暇三日。至長慶七年十月十日,穆宗誕日,令天下州府置宴。文宗開成二年誕日,始禁屠宰,此聖節禁屠置宴之始也。』宋朝俱循用之。」
忠按:《舊唐書?文宗本紀》:「開成二年,有聖節斷屠之制。」然實聖節斷屠始於隋高祖仁壽三年。《東齋紀事》辨《事物紀原》之誤,見〈節時類·三長齋月〉處。
《隋書?文帝紀》云:「仁壽三年夏五月癸卯,詔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但風樹不靜,嚴敬莫追,霜露既降,感思空切。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斷屠。』」
周必大《淳熙玉堂雜紀》云:「錢文僖公惟演《金坡遺事》云:『舊規:學士六人,遇聖節,共率百二十緡,寺中設齋。今送五十千,與樞密使同開道場,前一日赴宴。』當時所記如此,近歲樞密院滿散聖節及貢院賜宴,則學士、待制皆與,而無送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