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借騰訊佛學的平台,跟大家結法緣,特別是馬上要到我們農曆的丙申年,也就是我們十二生肖裡面的猴年,在此首先祝大家,祝佛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六十吉祥,平安自在,大家對於佛法的了解,隨著走的越來越廣,越來越深,我們都會生起這樣的感受,就是佛法的博大精深,生活中時時可以運用,無所不在,當然說到猴年,我們在佛法裡面也有很多的寓意和典故,今天分享幾個出來,讓我們感受一下猴子在佛法中,它有哪樣的譬喻和怎樣的引導。

在《摩訶僧祇律》,這是佛法的一部律典,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介紹,就是當時佛陀告訴比丘們,在曾經的波羅奈國的時候,有五百個獼猴,五百個獼猴在遊行,遊行的過程中,水裡面看見有月影,當時的獼猴王就告訴他,下面這五百個獼猴說,我們應該把水裡的月亮給撈出來,因為月亮死了,今天落在水裡邊了,撈出來就不會有長夜的闇冥了,在它的一呼百應之下,五百個獼猴就去響應,大家想想,把月亮給撈出來的辦法,最後獼猴王就說,我的手和尾巴吊在樹枝上,然後我們一個抓著一個把月亮撈起來,咱們中國後來也有「猴子撈月」的說法,最後月亮沒有撈上來,由於份量太重了,把這個枝給折斷了,所有的獼猴都落在水裡面。

後來佛陀告訴比丘們,這個典故就是過去,佛法裡面最大的一個,可以說是擾亂分子,提婆達多過去生的一世,所有跟著他的獼猴,後來就投生為六群比丘,也就是佛法裡面對於戒律老是有一些出軌和毀犯的,不太入法的這麼一群出家人,由這個典故引申出來,就是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具有正知正見,從佛法的專業來講,這麼稱謂,其實我們說白了,就是對佛法正確的領悟力和執行力,因為隨著現在,我們對於佛法大家都有機緣,特別是傳媒文本,隨時都可以接觸到,那麼面對這麼博大精深的佛法,我們怎樣去取捨,怎樣去抉擇,來進行佛法的深入學習呢?有時候會有一些走偏,有時候會誤入歧途,所以不得不防範的正知見。

你看在佛法裡面有一個八正道,第一個標白的就是正見,一定要有正確的知見來學習佛法,那麼才不會走偏,所以時下我們來接觸佛法,我想首先我們對於佛法,一定要從正確的信仰而生起,對於佛法所講的道理何在,那我們學習佛法終極目標是什麼,在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等等,一個一定要有法師來引領,二一個,要以佛說的法本為根本,不能夠隨便來自己去倡導或者說去做一些發揮,特別是我們還沒有,有很好理解力的,這樣的一種受眾群體,第二個就是我們不要有過度的神秘,把佛法混同於神教,或者是各種外道的知見,從真正的究竟義理上來講,佛法是極其科學的,也是異常理性的,當我們對佛法過多的賦予神秘主義的時候,往往就會導致它,一個是影響它正常的健康的弘揚,二個就是會使學習佛法的時候誤入歧途,第三個我想學佛,盡量我們要杜絕功利主義。

有時候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過多的帶著這種目標,或者是交換的這種心態,來去接觸三寶,佛法僧三寶的時候,往往由於因地的不正確的發心,而導致後來可能會不斷的偏頗,所以我想猴子的故事,在猴年的開端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我們學佛的未來,所有的學佛弟子們都能夠走的正,踏得穩。不要像獼猴王一樣,以錯誤的知見,自己受用還引導別人,這樣就不好了,所以在此,這個故事供養大家,希望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能夠始終保持正知正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今天是我們跟大家分享關於,進入猴年的第二個佛法中,有關猴子的故事,大家學佛的人都曉得,在佛法裡面要入門,必須從因果講起,如果對因果生起真切的信仰,並啟用因果的規律,來護持我們的行為,可以說老實、真知正見的學佛人,所以在佛經裡大量的講解,或者說譬喻,都是在告訴我們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我們造了善業,那麼一定會有樂的果報,造了惡業必然會有苦果,來等著我們去遭遇,所以在有關猴子的因果中,也特別明確的給我們,展示過這樣的一個典故,當時在《經律異相》的這麼一部論點裡,就記載了一個猴子,因為它做善業供養佛陀,而投身成為人的故事,在六道輪迴中脫離了畜生的層面,而昇華為作為一個人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都讀過《彌陀經》的那個講解地,叫做舍衛國,當地有一個富翁叫做師質,印度話翻譯過來的,40多歲了,他膝下沒有兒子,沒有子女,兩個人非常懊惱,就去祈禱當時在祇洹精舍裡邊的佛陀,問我們兩個為什麼沒有子女,去禮拜祈禱,佛陀就很慈悲的告訴他們說,你們兩個必然將來會有一個,有道德的兒子,非常有福報的兒子,而且這個兒子將來一定會出家,到他的年齡到了一定地步的時候,他就會出家做比丘,那他們兩個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很虔誠的頂禮了佛足,就回去請佛說,可以在明天中午,接受我們的供養,佛陀就欣然應允了,就去他們家去供養了,這個師質當時率領著家人,虔誠的供養完佛陀以後,給他講法,講完法了就帶著,眾僧回精舍的途中,佛陀和大眾在那兒休息的時候,從樹上下來一隻猿猴,他就把佛陀去乞食的餐具,缽就給捧走了,等這個缽回來的時候,已經盛滿了非常好吃的,美味和酥蜜供養給佛陀。

佛陀接受了以後,又把它分佈施給所有在場的比丘僧眾,讓獼猴供養的功德輾轉供養更加的擴大,它就很歡喜跳躍地走了,果不其然,猿猴死了以後,投身到師質家裡面給他當兒子,由於他出生的時候,家裡所有的餐具,都盛滿了美妙的食物,可能我們現在覺得這個很神奇,其實這就是他,前因後果中帶來的福報,所以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蜜勝」,也就是很殊勝的在這個餐具裡面自然而然出現酥蜜,上好的食物,這個繼續進行十幾年以後,蜜勝終於長大了,後來他的父母就告訴他說,佛陀曾經有過預言,正確的佛陀不會有錯誤,我們也不會阻攔你,現在你可以出家做比丘去修這個解脫道去,這樣的話,就跟著佛陀出家了,有意思的是,他的福報,大家記住就是曾經在猿猴的時候滿滿的,一缽美味去供養佛,這個因,趕著他做了比丘以後,他的福報帶著,一直走到哪裡,所有的比丘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在化緣的時候,這個缽,由於他的福報盛滿了很好的美味和酥蜜給所有的比丘僧來解渴來充飢。

大家都很歡喜他,任何地方都能夠得到,大家都覺得蜜勝很不一般,終於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給他們解開了答案,說蜜勝在過去的時候,由於做了一件非常殊勝的因,就是用這個缽來供養,當時佛陀和所有的僧眾,感的他受的快樂的果報,福德的果報,大家就很奇怪,說既然他有這麼一個有福報的人,又是什麼因緣讓他過去,曾經做了一次猴子呢?結果佛陀又進一步把他的禪定功夫中,把目光鎖定了猴子的前一世,原來是曾經有一世,當時有出家的比丘,有的年齡稍微長一點了,那麼在過河的時候,很可能他的步履蹣跚,姿態看上去不是那麼穩當、矯健,當時有一個青年比丘,當時帶著輕浮的甚至有點諷刺的譏笑說,這個老比丘過小溪的時候,走路像猴子。

你看就是由於他的口業沒有守住,說了這個惡語,導致他下一輩子輪迴中墮落為一隻畜生猴子,這就是猴子到人,從人到猴子的前因後果,這則故事教導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明信因果,一個佛弟子所有的行為,我們的身、口、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每日的起心動念,我們身體的舉手投足,包括我們說話的開言吐語,都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種善因才能感得樂果,如果種的惡因,那麼這個惡的果報,還是他自作自受,在輪迴中的我們,生生世世的遭遇,所經的事,所遇的人都跟前因後果有關。

你看我們當然大家在讀到,經書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眾所周知,那就是武則天寫的,武則天之所以在唐朝,能夠作一代女皇來指點天下,就是因為她過去世,做一個小孩的時候,用沙子聚的塔供養了佛陀,就這一個善的因,供養佛陀的因轉的她,給她授記將來某某劫,某某年代在東方,震旦國做女主天下。

所以大家要相信,因果是絕對不會錯的,特別是作為佛弟子,我們上一次講到正見,絕不能錯因果,要記住,我們在種因的時候,任何事件,看我們怎樣去種它的性質,當我們因種下去的時候,果一定是如影隨形,像影子一樣,所以佛門裡邊常講到,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作為一個凡夫俗子,等是果報來了的時候,他怨天尤人,可是一個修行者,應當從因上面做起,特別有時候我們現在,求不得的苦很多,看到別人與生俱來的,可能我們自己,畢生追求都得不到,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憤憤不平,不要忘了,我們不能夠得到人家現世之果,我們應該傚彷人家過去世之因,要相信因果,阿彌陀佛。

今天要講一個自作聰明的猴子,大家知道在佛陀講的經典裡,有十二部的一個類別,叫做本生故事,就是佛陀過去時代,或者是弟子過去時輪迴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場景,佛陀就把這些告訴,他聽法的弟子們,有一次佛陀在拘薩羅園游化的時候,村裡面有一位長者,長者在自己的園中設座,供養佛陀,當佛陀應供了以後,大家一起在這個園林裡經行,經行就是飯後散步的意思,正在經行的時候,中間有一塊空地,就問這個園丁說,為什麼這裡到處是樹木,這兒有一塊空地呢?

園丁解釋說,當時在種這個樹木的時候,負責澆水的童子,他在澆水的時候,每去澆一個水,就要把這個樹拔起來看一下,水有沒有澆到,這個樹根有多大,到底要澆多少水,就在他的這種行為下,許多樹都給枯死了,成了這麼一塊空地,所以這個時候,比丘聽了,把這個事告訴佛陀,佛陀就給比丘們開始講了,說這個村童,不僅僅是這輩子,他是毀壞樹林的因緣,他過去世也是幹了這個事情,追溯了一下,在波羅奈城有一次,舉行大的祭典,我們知道在印度,當時的各族教派很多,特別是婆羅門教,舉行這個祭典的時候,城里人都去參加盛會了,當時還是在這個森林裡,掌管御苑,這個園丁就囑託了一個猴王,跟這個猴子說,我也要去看看熱鬧,希望你能幫忙在這裡,把這些花呀,樹呀,果實啊,可以吃點果實,但是把這些澆一澆,走了以後,這個猴王就答應了,說我來灌澆吧,在這種情況下,猴王就給他手下的猴子說,大家在澆水的時候,不可以浪費水,一定要把這個樹根給拔起來,看看它到底該澆多少水,否則會把這個水給浪費掉的。

大家要惜福,由於他過去世就是這樣的一個因,所有的猴子都知道了,依教奉行,聽明白了,就把這個森林給搞死一大片,後來有一個博士,可能是學習易學的,一個很有知識的人,他來到這個園林裡面,看到就很奇怪,說為什麼這樣呢,猴子就告訴他說,因為害怕浪費水,我們要惜福,當然大家都知道惜福,也是佛門裡提倡的培福的,一個行為,但是由於它沒有正確的,智慧來指導,反而由於善因感了惡果,把這些樹都給弄死了,這個博士就呵斥了猴王,就走了,後來佛陀就當場,告訴這些比丘們,過去的這個猴王就是,今世澆水的村裡面的童子,我就是曾經過去是,呵斥猴子的博士,從這個故事裡面引申出來,我們可以得知,學修佛法一定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我們很教條。

現在好多時候學佛,甚至是學佛很久,我們的同修或者是居士們,他們會久而久之養成一種,非常固執的自以為是的己見,大家要知道我們學佛,一定要依止三寶,特別是當今年代,已經在末法時期,佛寶是殿堂裡受我們的供奉,法寶在經書裡面作為流通,誰來養護供養佛像,誰來宣說流通法寶呢?就靠僧人,所以我們在學修佛法的時候,一定要有法師僧人的指點,我們要有皈依心,謙卑的正確的去領納這個法義,指導自己修行,否則有的時候自作主張,就像這個自作聰明的猴子一樣,對佛法得有些見解完全是,偏頗或者是自以為是的理解,然後還用這種知見引領別人,或者是去分享的時候,就會引來很大麻煩,也可以拆損自己的福報,可以讓自己生起邪知邪見,就如同自作聰明的猴子。

又是一個新年開始,我們雖然在猴年不能做,自作聰明的猴子,要做依教奉行的猴年修行人,要依止三寶,遵循三寶的正確道路,完全有序的把學佛的精進、信仰讓它的張力發揮到最大最圓滿,而不會出現想做有利益的事情,卻換來沒有利益的功德,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我們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猴年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今天的主題可以說,我們叫做佈施,因為大家學習佛法都知道,大乘佛法的六度裡面,首先就是佈施,從一個凡夫修到圓滿的佛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就是,要修佈施法門,我們的世尊也是無量劫來,難捨能捨,難忍能忍,有時候捨身飼虎,有時候割肉餵鷹,就是這麼修過來的,徹底放下自己,甚至包括我們這個色身和生命,今天我們講的當然,要跟猴子有關,就是世尊在過去,有一世做猴王的時候,還不忘捨生,無我利他的這種修學方法。

在《六度集經》裡邊記到,當時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是一個獼猴王,那麼它下面有五百個猴子,是它的子孫,每天都在荒郊山林,裡邊悠閑度日,可是由於當時國土上,有一年有饑饉災,非常乾旱,沒有吃的,眼看著這些五百個兒孫,就要眼睜睜的餓死,在這種情況下,獼猴王沒辦法,就只好看到國王的園林裡面,還有豐盛的食物,而且國王跟他們的猴山,就隔著一條小溪,所以猴王就率領著群猴,潛到國王的園林裡面,去偷吃他的果實,倒是飽飽的吃了一餐,但是看守園林的人,把這個事告訴國王了,國王知道了,就把這群猴子全部抓住,給囚禁到那裡,不讓它們走了,皇家的東西沒那麼好吃的,那後來猴王就非常的難受,它就覺得自己沒有想清楚相關的厲害,就帶著猴子來輕易草率的,冒險來吃這個水果。

在這種情況下,它自己想辦法想把這個猴子群給救出去,用藤條連成一個很長的鏈鎖,準備越過這個小溪,讓他們爬過去,但是這個藤條拴在自己身上,因為它是猴王,力氣很大,一躍而過的時候,只能夠差一個胳膊的,距離才能夠夠得著,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用自己的身軀緊緊的,拽住對岸的樹,讓這500個猴子,一個一個的爬過去,到499個爬過去的時候,自己累得不行了,徹底雙手抓不住了,騰得下來了,沒有過去倒在這一岸了。

第二天國王的士兵巡的時候,發現這兒有一隻奄奄一息,將要死的一隻老猴王,大家就覺得很納悶,這個時候,它就緩過來向國王懺悔,你看它心生懺悔,說自己沒有盡到首領的責任,然後讓猴子來吃國王的果實,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事已至此,國王如果您懲罰的話,就懲罰我吧,我渾身上下就這點肉,希望能夠給宮裡面,做一餐的美味,僅此而已,把我捨出來,救了我的子孫,當時這個國王就非常感動,說一個猴子的首領尚且能夠,如此的捨身為眾,他就覺得很受教育,就立刻解開了猴王腰間的藤子,把它抱進宮裡,傷養好了給放掉,這就是佛陀,過去世做猴王的時候,他都能夠發這樣的,大菩提心來護佑他的子孫,由此我們講到學佛就是捨,把自己徹底捨出去。

很多時候,現在我們學佛我慢很大,這種執著很強,一切都要為我所使,一切人事都要如我的意,稱我的心,一有逆反了,馬上就會大動干戈,所以由此而見,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記住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要捨,捨外財,捨內生,最後連捨都捨去,才算究竟圓滿了,而且這個捨的功德,跟我們大乘佛法的,慈悲心是完全等同相應的,當我們完全忘我的時候,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利他,大家想一想,這樣的一種心行,從一個凡夫來講,說的時候容易,我們都說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利益一切眾生,真正把我們的心發到那個層面,去住到那個心境裡面,是極其難的,但是雖然如此之難,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因地難行能行,要培養自己的心性,鍛煉自己的捨心,徹底放下自己的身段。

這樣的話,才能讓這個佛法的甘露,乃至為眾生的心全盤的發出來,托起來,希望咱們,特別是我們中國大陸,是以大乘佛法,以這種菩薩心行而作為我們,主要的學修體系,我們世尊過去世,生生世世給我們做這樣的一種示現,希望我們每個學佛人,也能夠徹底放下自己,去成就別人,真正的學修佛法,其實也很簡單,能夠把成人之美,代人所勞,真正把無我利他發揮出來,這就是一個甚深高妙的,修行境界了,希望大家都能夠如此的發心,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捨棄自己的貪著多一些,多多的去利益自己身邊的同事、朋友、乃至六親眷屬,用自己真正佛弟子的心行去成就,他們也來正確光明燦爛的來信仰佛法,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於猴子和修行的事,我們身為一個學修佛法的人,大家都要知道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呢?是解脫,俗稱的了生脫死,那麼當然真正的了生脫死,不是把我這個人消滅掉,才算了生脫死,而是把我們的心給降服了,心如如不動了,就自然解脫了,這是佛法的終極目標,也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追求,但是我們常說佛法,不是要修空嗎?怎麼空掉的呢?這也跟猴子有關。

在佛法裡面《本生經戒行品》曾經也講過,一個關於猴王的故事,這個故事很有意思, 就是說,出家的比丘們,當時每一個比丘都要帶著一個針桶,針桶就像竹竿一樣,兩邊是要有節封住,才能裝得住針,可是很多比丘當時,去採蘆葦莖的時候,發現那個蘆葦莖都是空的,中間沒有那個節,沒有堵的那個障礙,完全是空掉的,就去問佛陀說為什麼,這個地方的蘆葦是空的呢?佛陀就告訴他們說,從前這是一個荒野,這裡邊有一個池水住著羅剎,大家知道羅剎就是誘惑,羅剎的男性非常丑,女性非常漂亮,在佛法裡面叫極疾鬼,就是專門奪人的性命,破人的法身,住著羅剎。

猴王就告訴所有的猴群說,這水裡的水輕易不能下去喝,旁邊的果實不能吃,誰要去喝水吃得時候,得問我同不同意,好多獼猴群裡的猴子,去到那個地方的時候,就看到有這麼一個蓮池,想喝水的時候,想起猴王的警告就不去了,後來大家把猴王請過來以後,就看池子旁邊,只有下去的足印,沒有上來的足跡,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說你們沒有喝這個水,吃這旁邊的果實真是大幸,這不是人所呆的居所,在這種情況下,水裡面的羅剎鬼,就知道引誘不下來了,就變換出很可怕、面目猙獰的鬼的形象來嚇唬它,說不相信你們,將來不來這兒喝水,說不相信你不到水邊來喝,後來獼猴王就念波羅蜜多咒,也就是念佛法裡面的這些神咒。

念了以後,用神咒的加持力把旁邊長的蘆葦杆的中間的節都給空掉了,所有的猴子們就用空掉的蘆葦杆,伸到水裡面去喝水,這種情況,就使得避免到了池塘邊,被羅剎進行斷命的危險了,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知道羅剎就代表我們外在的引誘,我們之所以每天有貪瞋癡,就是受不了,眼睛要看色,耳朵要聽聲,舌頭要嘗味道,身體有觸摸,意識不斷的在分別、判斷、妄想,等等這些就是因為沒有像蘆葦一樣空掉,始終對外界產生了執著,對自己的內心沒辦法控制,所以我們今天關於猴子故事的最後一個分享,就記住,學佛的人終極目標就是要把心給降服了,《金剛經》裡面講到的,云何降服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當我們對外界的引誘,徹底放下的時候,就如同對一個羅剎鬼湖邊的口渴的感覺,把它斷掉的時候,它就沒辦法,空掉了。

所以在經典裡面很多時候,把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也就是我們的心,比喻像一個獼猴一樣,這是又一個層面的比喻了,獼猴它就是好動,怎麼我們也降服不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個凡夫的狀態,一個聖者,他一定是修禪定,慢慢把六根的向外貪婪的,貪著給看清楚,然後第六意識也能控制得住,最後把心打開,如如不動的明心見性的境界,那就是一個修行上的大成就了,真正住到任你萬事萬物,宇宙萬法緣起緣滅,但是住在這種甚深的大禪定中,把自己降服到這樣的一種境界中的時候,是只有佛陀才具備的這種能力、威德。

所以每一位佛弟子,最終都是要成佛,既然是猴年,就是降服我們如同猿猴一樣,亂蹦的心開始,第一個要不被外界所轉,第二要不被情緒所控,第三要反敗為勝的去掌控我們的情緒和外界,用心來轉物,而不是讓物來亂心,所以你看我們的修行之路,也跟管猴子一樣,這幾天跟大家分享的每一個有關於猴子的事,都是佛典裡面很有意思的,一個譬喻或者是這樣的一個本生,希望這次借在猴年,利用猴子的故事,跟大家結這個法緣,也希望最後我們學習完猴子的這些本生故事以後,對大家有所啟發,讓每一個企圖學佛,往正知正見最後成功解脫的人,把我們每一個人,如猴子般的心都能夠降服得住,在此祝願大家,早日能夠圓滿佛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謝謝,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