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這句話或許想要告訴我們: 如果不注重內在修養,只關心外在的東西,想要獲得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下社會過於浮躁,人們極易陷入利益至上、唯利是圖的境地。將外在的名利、金錢、地位看得過於重要,整日裡陷入如何更快獲得這些外在的東西而無法自拔。將所謂的成功定位於是否擁有足夠的金錢、是否處於較高的社會地位,更有甚者直接將成功物化為是否擁有豪宅別墅、巨額存款。彷彿人生所有的一切目標都只是對這些物質的無盡追逐,這種對外在物質的盲目追求,極易使人迷失,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忐忑當中。當外在欲求得到滿足,就得意洋洋,現實生活中一旦遭遇阻礙,無法及時獲得滿足,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失去人生方向。快樂與否全然由外界決定,失去了對自身的把控。
有那麼一個人,將他畢生的追求都放在追名逐利之上,幸運的是,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長,也有了一個別人艷羨的家庭,只是這所有的幸福與成功都只是外人看來如此罷了。子女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和陪伴,對父親沒有太多的感情; 與妻子的結合也並非由於愛情; 與手足的情感也因為長時間的疏離變得淡漠,他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每天或為了繼續保有現有的財富,或為了擁有更多的財富而惴惴不安。人不可能水遠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當他年近不惑時生意遭遇失敗,曾經的「成功」瞬間化為烏有。他沒有了金錢,妻子離他而去,所謂的朋友也第一時間離開了他,所有的打擊讓他一蹶不振,甚至失去了活下來的勇氣。他對未來迷茫不已,於是開始反思自己上半輩子的生活方式,開始反思自己對金錢、名利的態度。他過度迷信外在的名利、金錢、地位,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的富足與否,將所有的快樂建立在金錢之上,這就是為什麼他會在失去金錢之後如此痛苦。
哪有永遠的志得意滿,怎可永遠一帆風順? 或許我們更多的是需要走向自己的內心,注重對自己內在涵養的提升,找到讓心靈富足的方法。正如佛語給予我們的啟示,真正的幸福是注重內心的修養,關注內在,不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質,向內心尋求幸福之路。
精神上的富有要比物質上的富有恆久得多,那麼多文學大家在遭遇打擊之後,仍能富足地生活著、詩意地生活著,因為使得他們快樂的源泉並非極易剝奪的物質,而是文字所賦予他們的內在信仰和涵養。花時間陪伴家人、用心找尋自己的愛人、及時回望自己的內心,做一個精神上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