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鬘論》,十六卷,前四卷聖勇菩薩造,後十二卷寂變、聖天造(今存金代復宋刻大藏本如此,又《至元法寶錄》所說同)。宋熙寧年間(1068~1077)釋紹德慧詢等分譯。聖勇的年代不詳,依西藏多羅那陀《印度佛教史》第十八章說,聖勇即馬鳴異名。

  本論前四卷也就是基本部分,和現存梵本《本生華鬘》(音譯社得迦摩羅)三十四種本生中初十三種和第十五種相同。其餘都缺,大概是沒有譯出。本論後十二卷是一種釋論,從尊者護國本生義邊第十一釋文末段起到第三十四為止,而且所釋和前分文句不符,或者是解釋《護國尊者問經》(宋施護譯)中本生義(梵本說五十本生)的論書,雜編在此。本論全文原本,是集取佛過去生中所行菩薩六度行的難行之事作為詩讚,為詠讚中極美之作。從前非但流行全印度,而且南海各國不論僧俗都廣為諷頌(見義淨《南海寄歸傳》卷四)。西藏文大藏中有譯本,又有法稱廣釋一種。另有斯拜爾的英文譯本。

  本論前十四章的主要內容可分為二:一、本生因緣,二、在世因緣。

  一、談佛本生事緣共八章如次:第一,投身飼虎緣起。世尊在般遮羅大聚落林中,說過生中為摩訶薩埵王子,與父兄縱賞山谷,舍身飼餓虎救虎子等事。

  第二,尸毗王救鴿命緣起。過去佛在閻浮提中作大國王,名曰尸毗,意志堅定,樂求佛道。時帝釋天主化為餓鷹,其臣毗首天子化為一鴿,逐至尸毗王所,欲害鴿命,尸毗王舍身救之。因悲願感應,肢體頃即平復。

  第三,如來分衛緣起。過去佛為善生王子,年始七歲,隨父母避難,途中糧食斷絕。饑羸殆盡,善生王子乃割身肉以救二親,使父母安達目的地,而己身亦得得復。

  第四,最勝神化緣起。世尊在舍衛國八日神變,富闌那等外道六師受辱,溺水自殺。佛乃為大眾說過去世佛名株杌太子,娶婦遠國,富闌那等時為六國國王,舉兵相攻,欲奪其婦,株杌與戰得勝,六王授首。由此因緣,六師今雖遇佛而不蒙濟度。

  第五,如來不為毒所害緣起。王舍城中,申日長者信外道言,鑿坑置毒,謀害世尊。世尊履險如夷,飯毒無損。申日懺悔,哀懇攝受,世尊為說苦集滅道之法。

  第六,兔王舍身供養梵志緣起。佛昔曾作兔王,為仙人梵志宣說正法。時因天旱乏食,梵志欲離兔王而去,兔王不忍,積薪自焚其身,供養梵志。

  第七,慈心龍王消伏怨害緣起。菩薩往昔以瞋因緣墮於龍中,為諸龍之王。時有一金翅鳥王欲取諸龍以為食,龍王為說過去因緣,於是怨懟得以消。

  第八,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緣起。過去無量劫時,佛在此閻浮提一國中為王,名慈力。以佛法治國,國土安泰,使諸疫鬼及五夜叉不能損害國人。五夜叉飢渴欲絕,求王哀憫。王乃刺身五處出血,夜叉飲之,既飽且喜。

  二、談佛在世因緣共六章如次:

  第九,開示少施正因功能緣起。佛在舍衛國為一商主說法,讚布施行。復為商主授優婆塞戒,商主受持,蒙佛護念。因此與諸商人泛海經商,得免於難,並獲珍寶還家。諸商人等咸荷佛恩,願為弟子。

  第十,如來具智不嫉他善緣起。世尊與諸大弟子游化王舍城中,顯現神變,身相莊嚴,具足圓滿。並告阿難:我無量劫以來,尊敬一切眾生。見到眾生所修殊勝善行,便加以稱揚,使其增益;對眾生福德,絲毫不起嫉心。所以護此勝報。

  第十一,佛為病比丘灌頂獲安緣起。王舍城中有一比丘,身患惡瘡,被人遺棄。佛為報彼無量世前的恩惠,特避開眾人,獨至其處,為病比丘以聖水灌頂,使得痊癒。佛於小恩常施大報,從無量劫以來就是如此。

  第十二,稱念三寶功德緣起。如來為大眾說觀佛三昧法門時,相好具足,放無量光明。而會中另有五百釋種,由於過去譭謗佛法邪見障蔽,不能見此相好莊嚴。佛為說明過去因緣,並令彼等稱念三寶,於是頓時得見。

  第十三,造塔勝報緣起。佛告阿難,如有人於佛滅後,以敬慕之心求一舍利造塔供養,其福無量,非算數譬喻所能了知。

  第十四,出家功德緣起。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名叫福增,年齒衰老,家人厭棄。他聽說出家功德高如須彌,深如大海,乃至佛所,請求出家,佛令目連收為弟子,與他受戒;並帶他去遊行,觀察生死無常苦空。福增即得解脫,證阿羅漢果。自下十二卷釋論,專談法相。譯文未經潤飾,詞意艱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