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境和化境。證境是諸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體;化境是諸佛所化的境界,如十方無量的國土是。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術語)菩薩一譯始士。始發心之謂也。三德指歸二曰:菩提薩埵安師翻為開士始士。...不系,謂無繫縛,指無漏之出世間。不系定,即指出世間之無漏定。對三界世間之禪定而言,四向四果聖者之無漏四禪四無...梵名 Sajdhinirmocana-sūtra。凡五卷。略稱深密經。唐朝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同本異譯尚有南朝陳代真諦所...簡稱難勝地,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五地名。...(術語)四天王,堅牢地祇等護持佛法之神。各於佛前為護法之誓,瀰漫於諸大乘經。...【惱害】 p1171 瑜伽八十六卷五頁云:惱害者:謂於親財等匱乏中,因自邪計所生諸苦,修厭背想。...【生雜染】 p0474 瑜伽九卷十頁云:云何生雜染?謂由四種相,應知。一、由差別故。二、由艱辛故。三、由不定故。四...(人名)釋氏要覽下曰:齋僧粲號也,三國謂齊陳周。...禪林中懸掛於庫院前之大板。用齋時打齋板以集眾。敕修百丈清規卷上住持章(大四八·一一二三中):「廚司方鳴齋板,...聲聞乘法,不出四諦。四諦又名四聖諦、四真諦,為聖者所見之真理也。一苦諦、二集諦、三滅諦、四道諦。諦者真實不虛...【苦】 逼惱身心,即謂之苦。《佛地經》五曰:『逼惱身心名苦。』《大乘義章》二曰:『逼惱名苦。』...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諸法因緣生。生命的確是遵循著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此同時。由於文化與信仰的缺失,人類內心的迷茫亦越發睏重...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的心,接下來做什麼事呢?云何降伏其心?你就開始有資格談修行...隨緣兩個字,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尤其是遇到困難,無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時,脫口而出說:隨緣吧!其實...吃飯是佛法,上廁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觀照下,幹什麼都是佛法。那麼生病的時候如何發菩提心呢? 你說你沒看見地獄...一、什麼是淫慾之害呢? 好,我們現在來看看。我們先講現在新打的附錄四,《八師經》裡頭說:佛以八苦為師。當中的...問: 有些在家人有煩惱,為什麼不能克服呢? 淨界法師答: 在調伏煩惱過程中,覓心了不可得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有...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
二種佛境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二種佛土 | 下篇:二種聲聞 |
苦性與煩惱能障修善,故將之比喻為毒;混入此等毒之法,稱為雜毒。正法念處經卷五十六(大一七·三二九下):「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