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因此六塵是凡夫們所時常迷妄的境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術語)曼荼羅入口所立之幢標也。一字奇特佛頂經上曰:門皆立剎柱,以時花為鬘莊嚴,並懸幢幡。大日經疏六曰:曼荼...(書名)世友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薩婆多宗之所傳也。宗派之部類各異,故曰異部。所宗之法互有取舍,輪轉不定故...(術語)見十方世界諸佛,現顯自己前說法之三昧。...為使無緣之有情蒙受冥福,而安置於禪剎佛殿之一種牌位。日本佛教界自鎌倉時代初期即風行之。文有「三界萬靈,十方至...最早翻譯漢文佛經為藏文之譯經師。俗姓巴,傳為金城公主時留藏漢人之後裔。曾為棄隸蹜讚王(704~755)所派遣,往長...(一)為常寂光土之略稱。又作寂光土。天台宗四土之一。即毗盧遮那如來所住之淨土。(參閱「常寂光土」4528) (二)指...指物之初起。又作發處。或指激揚鼓動他人。注維摩詰經卷二(大三八·三四四上):「欲令其顯維摩詰辯才殊勝,發起眾...【六種不應思處】 p0306 瑜伽二十五卷八頁云:云何思正法?謂如有一,卽如所聞所信正法,獨處空閑,遠離六種不應思...(術語)世之財物,為王與賊、火、水、惡子等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獨用之也。智度論十一曰: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出自般若理趣經初段說金剛薩埵內證法門之文句。一切諸法雖現種種差別相,然其自性皆為絕待清淨,證悟此自性清淨之理...【後得智相見俱有】 p0879 成唯識論九卷十頁云:諸後得智、有二分耶?有義、俱無。離二取故。有義、此智見有相...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
有幾個世俗人到寺院裡參訪,他們不信佛,態度傲慢,東遊西闖,胡言亂語。其中一個人看見趙州禪師坐在蒲團上靜坐修禪...
般若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三包括菩薩的方便行。這個般若思想,是佛為大乘根基宣講的。《...
我在讀書時,經常狂飲爛醉,曾有一個長輩告訴我,老天給一個人的酒,是有定量的,一下子喝完了,以後就沒得喝了。比...美國經過研究,統計了一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吃素對環境的淨化作用! 美國,衹要每個人都吃素一天,美國將能節省下...淨土宗經典對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與相狀,有著雖簡約但甚為透闢的陳述,為我們了解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所面對的,有許多問題,許多個為什麼。我記得有一套兒童叢...
一向專志是有成就的菩薩之修行秘訣。大乘經典講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他有個特點就是常行一法,就是恆常地修行一種法...
這樁事情同時是顯示極樂世界這樣的一種微妙無礙的功德,反襯我們在娑婆世界怎麼樣呢?我們不自在,我們沒有這種神通...
六妄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六如 | 下篇:六塵 |
【剌那那伽羅】 此雲寶積。以無漏根力覺道等法寶集故,名為寶積。問:若爾,一切佛皆應號寶積?答:但此佛,即...
門標
異部宗輪論
諸佛現前三昧
三界萬靈牌
桑希
寂光
發起
六種不應思處
五家所共
十七句
後得智相見俱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大藏經】最上乘論

百年後到地獄去

般若與人生佛教

【推薦】我們的福氣卡裡究竟還有多少餘額
吃素一天對環境的影響
大安法師: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修行之秘訣--一向專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