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種菩提只有佛能證得。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人名)Virasena,國王名。譯曰勇軍。一日一夜,出家持戒,生於天上,永受富樂,遂修道而為辟支佛。見出家功德經,...(術語)三學之一。禪定之習學也。定心治亂以發真智者。三藏法數九曰:定者禪定也,謂能攝散證神,見性悟道,故名定...【三事觀察一切雜染清淨】 p0223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頁云:云何由三種事,觀察一切雜染清淨?一者、於諸行中,觀察雜...(人名)梵名僧伽跋摩Saṁghavarman,又名僧伽婆羅Saṁghapāla,印度人,廣學群經,曹魏嘉平五年來支那,於洛陽白...明代江蘇常熟人。字元立。號那羅窟學人,又稱槃談。以父蔭受職,三遷至刑部主事,出知辰州府,任職長蘆鹽運使,累官...資持記·釋瞻病篇:「按西域記,祇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疑結】 p1288 雜集論六卷十七頁云:疑結者:謂於諦猶豫。疑結所繫故;於佛法僧,妄生疑惑。以疑惑故;於三寶所,...(雜語)無著菩薩之著論有五部。對於十支論,故曰五分。【又】五分法身也。...(1271~1321)元代僧。俗姓武。字大林。少出家,性剛毅清亮,聰慧力學,戒行嚴峻,為眾所欽。初從南陽慈公修賢首之...【預流果補特伽羅】 p1233 集論七卷十一頁云:何等預流果補特伽羅?謂住見道第十六心剎那位。卽此見道、亦名趣入正...【五力】 p0255 瑜伽二十九卷九頁云:若復了知前後所證而有差別;隨此、能於後後所證出世間法,深生勝解,深生淨信...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一天,一個男孩從監獄裡參觀回來,他問爺爺:為什麼監獄裡會有那麼多壞人? 爺爺想了想,回答道:因為他們的心中有...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廣為流傳。這也道出了活在當下,時刻在路上的感...有次德山宣鑒禪師病了,有人問他:「老和尚,連你都會生病,那還有誰不生病的?」 德山說:「有啊!有不生病的人。...在發菩提心之前首先要發起出離心,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從前面學習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可以知道,沒有出離心...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又稱為極樂?我們一般談樂,都馬上會跟一個苦來對待,透過痛苦我們才知道什麼叫樂。生了病的時候...四正勤以精進為體 四念處其實是很難講的。四念處雖然只有身、受、心、法四個字,只有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苦與樂是沒有一定分界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何謂苦,何謂樂呢?這些無不都是依據每個人所養成的習氣,對身心感...心向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種形式,對於自己的精神宣示不再沉淪於物質的深淵。黃怡 吃素與否,關乎人對生命的態度...
無上菩提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無上妙覺 | 下篇:無上正覺 |
由前世偷盜,今生所得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二種偷盜報即:(一)貧窮,指因前世盜取他人財物,令彼空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