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自己心中的佛的意思。人們的心性週遍法界,本來是清淨之佛體,但為無明所覆蓋,不能顯現,不顯現所以才與彌陀相隔十萬億佛土,若顯現即得己身之淨土,此心便是彌陀。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指佛、菩薩之濟度利益眾生。又作利物(以一切眾生為物)。乃利益眾生之略稱。俱舍論實義疏卷一(大二九·三二五中)...(譬喻)風不知所來,不知所去,去來於不用意之間而散花滅火,以譬時至則眾生之命數即為奪去也。智度論二曰:咄世間...寺,本為官衙之意。鴻臚寺為漢朝接應外國賓客之官衙。鴻臚寺之長官,秦代稱典客,漢代稱鴻臚卿,掌理接待外賓及凶喪...(名數)判釋釋迦一代教相之十家也。...【意生】 p1207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頁云:言意生者:謂此是意種類性故。...【四波羅蜜多圓滿】 p0461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一頁云:問:如說菩薩,經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羅蜜多,而得圓滿...(名數)一,身識。眼等五根。二,身者識。染污識也。三,受者識意根也。四,應受識。色等六塵。五,正受識。眼等六...為「本覺」之對稱。大乘起信論謂阿賴耶識有覺、不覺二義,覺又有始覺、本覺之別。其中,經過後天之修習,漸次斷破無...1、大集經所說五種五百年中,第五個五百年,亦即斗諍堅固的時期。 2、佛滅度五百歲之後。...(術語)極樂之壽命也。無量壽經下曰: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又曰:何不棄眾事,各曼強...凡四卷(或二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註、圓覺經略疏註、圓覺略疏、大方廣圓...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很多嗎?到了很多地方嗎、走了很多處所嗎?人的分段生,就...有人認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會夠用,或是認為念佛資歷長的人功夫一定比較好,這是不一定的。因為念佛是看...其實幸福不在遠方,也不在夢裡,就在我身邊,在我每一天的努力裡,每一分鐘的愛裡,每一秒鐘的期待裡。能認識你,和...人有時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親人,也不敢用他用過的碗筷,甚至怕吃到他的剩菜,怕吃到他的一滴唾液、血...古往今來,人類不論富貴貧賤,上至達官貴人,富甲天下;下至販夫走卒,貧無立碓之地;芸芸眾生皆有與生俱來之貪心,...【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想成為與世界隔絕的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不想和任何人接觸,也...沒有體悟到無我(大乘中觀學派稱之為空性)的人是極苦的。凡夫有苦,卻沒有苦聖諦,他在苦作惡苦作惡這樣的惡性循環...
即心念佛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即空 | 下篇:即相即心 |
(譬喻)寶珠也,能令濁水澄淨,故名淨水珠。以喻慈心及信心。智度論二十曰:慈相應心者,慈名心數法,能除心中憒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