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不舍正法戒,如來一切之聖教皆當修行。二不舍離菩提心戒,菩提心為菩薩萬行之幢旗,若喪失之則萬行將依何而示導?三不應慳吝法戒,諸勝法為大聖之遺財,若慳吝不與,則與盜三寶物同。四不饒益行戒,於一切眾生不可作不饒益之行,應普攝一切眾生,為入道之因緣。大日經具緣品說此四波羅夷之偈,名三昧耶偈,同學處品雲四種根本罪,經疏九謂之四波羅夷。大日經疏九曰:「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不應舍正法,舍離菩提心,慳吝一切法,不利眾生行,佛說三昧耶。汝善住戒者,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中略)今此四夷戒是真言乘命根。亦是正法命根,若破壞者,於真言藏中猶如死尸,雖具修種種功行不久敗壞也。」又同十七以不舍三寶與不退菩提心為四波羅夷(分不舍三寶為三),「如前三世無障礙中,先令不舍三寶,又令不退菩提之心,此即菩薩真四重禁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也。唯識百法隨煩惱二十之一。俱舍七十五法,六大煩惱之一。唯識論六曰:懈怠於善惡品...【四因無功用轉】 p0458 顯揚十五卷七頁云:復次由四種因,無功用轉。頌曰:昧故,放逸故,保重現法故,不信當苦故...(雜語)法之玄妙不可說,杜其口而止也。僧肇之無名論曰: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三論玄義曰:釋迦掩室淨...(雜語)塑土為像也。陔餘叢考三十二曰:自佛法盛而塑像遍天下,然塑像實不自佛家始。史記:帝乙為偶人以象天神,與...梵語 krsna-paksa,巴利語 kanha-pakkha。音譯訖哩史拏博乞史。又稱黑分、黑半。為「白月」之對稱。即印度曆法中,...亦名:食尼嘆食戒制意、尼嘆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受尼讚食戒二十九。制過有四:一、遣彼尼眾...【焰慧地】 p1188 瑜伽四十八卷七頁云:於此地中,菩提分法如實智焰,能成正法教慧照明。是故此地、名焰慧地。又卽...(經名)具名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舉九喻而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即宋代臨濟宗汾陽善昭禪師接引學人時所立之三語句。即:(一)著力句,謂學人之力量須具備可成就宛如嘉州彌勒大石像之...《現觀莊嚴論》,彌勒造。他著了五部論書,《現觀莊嚴》就是其中的頭一種。彌勒的書都由無著傳述而流傳,但這一部似...又作十法界圖、佛法雙六、名目雙六、淨土雙六。借佛教之名相,依轉迷開悟之理所繪製之遊戲圖。圖樣有數種。明代,有...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西方公據》中說:各位善人,世間有千條萬條路,為什麼只教人念佛呢?這是由於人的念頭,關係重大。牽魂引魄,造命...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參禪,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約出外行腳雲遊。一天在日落時借宿於一村戶,這戶人家的婦人剛死去丈...八交: 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諛人者...參禪人沒有過:日用中一切時參,一切處參,一切事參,無造過餘地,何云有過?非也,大非也!殊不知無量劫來,所造五...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他還說,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橋破屋,日面向市門,誦《心經》一遍,乞銅錢一枚,若與錢,則連聲道謝;若呵斥,...一般人誤解佛教,甚至佛教徒們也誤解佛法,認為佛教是出世的。世間太苦,離開世間之後即解脫,所以信仰佛教修行佛法...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卻深遠多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
密教四波羅夷
【佛學大辭典】
上篇:四波羅夷 | 下篇:八波羅夷 |
(人名)Aihśuvarman,王名。西域記七曰:鴦輸伐摩,唐言光胄。第七世紀頃尼波羅國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