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納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納莫,曩莫。譯曰歸命,敬禮,歸禮,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歸依信順之語也。若佛對佛而稱南無者,驚怖之義,謂生死之險難甚可驚怖,應悉救濟之也。按廣韻十一模部:「無莫胡切,南無出釋典。」南無之無音模,與有無之無不同。穆天子傳曰:「膜拜而受。」一言曰膜,兩言即南無也。玄應音義六曰:「南無或作南謨,或言南摸,皆以歸禮譯之。言和南者訛也。正言煩談,或言槃談,此雲禮也,或言歸命。譯人以義安命字。」慧苑音義上曰:「南無,此雲敬禮,又云南忙。」義林章四本曰:「古言南牟,即是敬禮。應言納莫,或納慕。若言伴談或云伴題,此雲稽首,亦云禮拜,亦云敬禮。訛為和南。」仁王經良賁下曰:「娜謨,此雲歸命。」釋門歸敬儀下曰:「言南無者,經中雲那謨,婆南等。傳梵訛僻,正音槃談,唐言我禮也。或云歸禮。歸亦我之本情,禮是敬之宗致也。或言歸命者,此義立代於南無也。理事符同,表情得盡。俗有重南無而輕敬禮者,不委唐梵之交譯也。」涅槃經疏二曰:「南無,或言救我,或言歸命,或言屈膝。」嘉祥法華經義疏四曰:「南無者,歸命也,救我也。」法華文句四曰:「南無,大有義。或言度我,度我可施眾生。若佛答諸佛度我,義不便。五戒經稱驚怖。驚怖者,正可施也。生死險難,實可驚怖。以大救之不得以小濟之,驚怖施佛可也。故文雲喜稱南無佛。喜者得救物儀也。五戒經文雲歸命。悉施眾生耳。」善導觀經疏一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名義集四曰:「南無或那謨,或南摩,此翻歸命。」大日經疏十曰:「娜母,歸命也。」釋氏要覽中曰:「悲華經云:佛言:南無者,此決定諸佛世尊名號音聲。唯識鈔云:梵語南無,此翻為名,即是歸趣之義也。或云那摩,或曩謨,皆梵音訛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無分別影像所緣作意】 p1094 瑜伽十一卷十六頁云:無分別影像所緣作意者:謂由此故;修緣分別體境奢摩他。...(1212~1291)日本臨濟宗僧。信濃(長野縣)保科人。早年出家,游諸方學顯密,後參圓爾,並嗣其法,住越後(新瀉縣...指久遠之十劫時間即如短暫之一念須臾。此乃依華嚴十玄門之意,念與劫融通。例如彌陀之成佛,由凡情觀之,至今總歷十...(名數)華嚴一經中有五類之說法:一、佛說,本經中如阿僧祇品隨好品佛之親宣也。二、菩薩說,本經中如十住十行十回...(一)為三性之一。又作善。指一切諸法性質之分類中,其性質為善者。據成唯識論卷五載,凡能順益此世及他世者,稱為善...【於已清淨見難成辦有五種】 p0754 瑜伽二十卷十八頁云:於已清淨見難成辦,當知亦有五種。一、若舍不為;不能...【潔白靜慮無色】 p1344 顯揚二卷三頁云:潔白者:謂淨及無漏。淨者:復有三種。一、引發故,二、上練故,三、除垢...【住】 p0658 瑜伽十一卷十二頁云:住者:謂於所緣,不流散故。 二解 瑜伽十三卷三頁云:云何為住?謂善取...(名數)金銀銅鐵四種之轉輪王也。...【說法應先標後釋】 p1285 瑜伽一百卷十頁云:若有諸法、應為他說;要以餘門、先總標舉;復以餘門、後別解釋。若如...六大煩惱者: 一、貪煩惱 染著為性,生苦為業。 二、嗔煩惱 憎恚為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為業。 三、...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
問: 請法師開示,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夠破除黑暗? 淨界法師答: 適當...從理論上講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是,經美國科學家和醫學家的長期研究調查結果證實,下列10情況的人群,患癌症的...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你就命終了,壽命有限。 所以大徹大悟之人,十個...
一般人學佛修道是假的,喜歡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知。萬事求先知是很可怕的事,所謂先知者,道之賊也,千萬要注...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們不可不承認男與女在生理及心理狀態上仍有相異之處。一般而言...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
有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做了惡事,卻沒有惡報。比如說生意人經營殺業,屠戶,或者黃色場所,賺了很多錢。而有的生意人...
《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佛說阿彌陀經略解》釋義...
南無
【佛學大辭典】
上篇:南能北秀 | 下篇:南無佛 |
位於餘杭(浙江)天目山。南宋末年,高峰妙禪師入山閉關,學人依之結庵,遂成禪宇,初名為師子院。元代延祐六年(1...
無分別影像所緣作意
無關普門
十劫須臾
五類說法
善性
於已清淨見難成辦有五種
潔白靜慮無色
住
四種輪王
說法應先標後釋
六大煩惱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念佛時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妄念是黑暗
10種易患癌症的人群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麼
為何居士互稱師兄,而不稱師姐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推薦】應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報造惡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