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Tijāti,譯曰三生。三世之生命也。見梵語雜名。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唐代僧。循州(廣東惠陽東北)人。生卒年不詳。初住羅浮山南樓寺,博通內外典籍,並就梵僧學梵文。神龍二年(706)...梵語 ātma-vādopādāna。為四取之一。取者,煩惱之意。我語取,指緣內身所起之煩惱,即指色界、無色界之貪、慢、...【四靜慮支總有十八】 p0464 大毗婆沙論八十卷三頁云:四靜慮支,總有十八。謂初靜慮,有五支。一、尋,二、伺,三...為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所說。三心之一。乃凡夫未拔除之煩惱心,有此一根本心,則不能證得法身。宗鏡錄卷八十九將此根...【斷現觀】 p1416 瑜伽六十八卷五頁云:斷現觀者:謂隨次第,無倒智生,為依止故;證得所有煩惱斷滅。...(術語)全體一般等之意。碧岩第一則評唱曰:脫體現成。同九則評唱曰:脫體不是。...大毗婆娑論,具明四禪之中,各有三種差別:若與出世智慧相應,名無漏初禪等。若與五支四支等功德相應,名為淨初禪等...(譬喻)戒律廣大,譬如海也。行事鈔上一之三曰:夫律海沖深,津通萬象,雖包含無外而不宿死尸。...又叫做首陀羅,是古印度四大姓之一,也是農人、奴隸階級。...【莎伽陀】 或云槃陀伽,此雲小路邊生。又翻繼道,以其弟生繼於路邊,故名繼道。...輕毛任隨風吹,忽東忽西,比喻心力劣弱而進退不定。十信位之菩薩,於佛道有進有退,故多以此喻之。釋摩訶衍論卷七(...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消息,它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先講它的優點。 你看阿迦曼尊者...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唐太宗貞觀年間,天台山國清寺的住持名叫豐幹禪師。豐幹禪師一次雲遊,去赤城山,突然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四野無人...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聞天子一樣多的大施主,與他的妻子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的...
寧戚是春秋初期的衛國人,因無處施展才華而決定去投奔齊桓公。由於窮苦貧困,便扮成遊走的商人,趕著牛車來到了齊國...說起戒來,十分容易,拿著戒的放大鏡去挑出他人的毛病也非常簡單,若要自己百分之百真正做到,世間又有幾人及格呢?...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表和功課表,旁邊寫著: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我忍...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我們比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應該...
咥哩若底
【佛學大辭典】
上篇:咥哩迦 | 下篇:拜 |
(術語)Hetupratyaya,譯曰因緣。醯都為因,缽羅底也為緣也。見大日經疏十。...
懷迪
我語取
四靜慮支總有十八
根本心
斷現觀
脫體
味禪
律海
首陀
莎伽陀
輕毛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豐幹、寒山、拾得
修繕寶塔的功德

記人之長,忘人之短
以戒為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