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由煩惱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諸法無行經下曰:「貪慾是涅槃,恚癡亦如是,於是三事中,有無量佛法。若有人分別,貪慾瞋恚癡,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智度論六引此文曰:「淫慾即是道,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無量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貪瞋癡三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止觀二曰:「無行經云:貪慾即是道,恚癡亦如是,(中略)貪慾即菩提。(中略)佛說貪慾即是道者。佛見機宜,知一種眾生,底下薄福,決不能於善中修道,極任其罪轉無已。令於貪慾修習止觀,極不得已故作此說。」輔行四曰:「經說欲是道者,只雲道性不出於欲,亦云欲性不離於道,約理雲即,約事須離。」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又作喜忍、信忍。為無生法忍之別名。乃十信位之忍位,亦為淨土三忍之一。謂勇猛專精,觀想淨士之莊嚴,心思見之,功...指有學問之僧侶。在日本,南都諸寺及高野山對於學僧,稱為學侶,意謂從事於學問之僧侶。高野山所謂三方,即指學侶、...所輪迴者,不外三道,故三道亦名輪迴三道,又名三輪:一惑、二業、三苦也。 一、惑道 又名煩惱道,為無明、貪...(術語)菩提涅槃也,是依聖道所得,故曰聖果,此果為真正,故曰聖果。楞嚴經一曰:雖得多聞,不成聖果。淨住子曰:...【依止執受證】 p0770 此阿賴耶識第一證也。瑜伽五十一卷二頁云: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由五...【郁伽】 此雲威德。...【瑜伽修】 p1244 瑜伽二十八卷十四頁云:云何瑜伽修?謂有二種。一者、想修,二者、菩提分修。如彼卷十四頁至二十...一定受報的業。定業有善惡兩種,善的定業,定受樂果,惡的定業,定受苦報。...(故事)婆沙論九十九曰:大天雖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斷,深生憂悔。聞沙門釋氏有滅罪法,遂詣雞園寺,於其門外聞一苾...即往返答覆以闡明法門之義理。(一)質問者與解答者分別相對交換議論。經典之體裁多為佛應答他人請問而說法之形式,論...(佛名)Sālendrarāja,佛名。慧苑音義上曰:娑羅,此雲堅固,亦曰寂勝也。...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問: 我認為佛教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者,都不應做吉凶占卜、預測等事,尤其是把時間和事相說得很具體。請問法師...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只有當我們希望盡快的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才覺得似乎它開始了...問: 弟子學習的途徑為自學和網絡聽法師講經,每日定課都有發願迴向師長善知識。也許是機緣不到吧,雖有發心但至今...腎氣充足的人臉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腎氣虧虛,虛火上炎,臉上就容易長痤瘡,色澤比較暗,根比較深,尤其在...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是我們修行的保證,持戒清淨,修行就少魔障;定,是情緒的穩...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以淨土與大家結緣,希望同生西方,故談話中自然提及,如今四眾...【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此文講解除三毒的苦。上來既救七難,但眾生尚有意業的貪...我們無緣無故地傷害眾生,殺眾生,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說,我們早晨出來走路,你知道你腳下踩死那個小蟲子,你肉眼...
淫慾即是道
【佛學大辭典】
上篇:淫慾 | 下篇:淫慾火 |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說數息觀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