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梵語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譯曰唯。梵語毗若底Vijñapti,此譯為識。梵語倒置之為識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簡別之義。簡別識外無法,謂之唯。識者了別之義。了別之心略為三種,廣有八種,謂之識。然則唯識者為三識或八識之複名數,非唯一識之義也。華嚴經就集起之義而雲唯心,唯識論就了別之義而雲唯識,其體一也。又唯心之名,通於因果,唯識之稱,唯在因位,三種者:初能變(第八識),二能變(第七識),三能變(前五識)也,八種者,眼識乃至阿賴耶識也。義林章一末曰:「識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畫為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或經義通因果,總言唯心。論說唯在因,但稱唯識。識了別義。在因位中識用強故,說識為唯,其義無二。二十論云:心意識了,名之差別。」唯識述記一本曰:「唯言顯其二義:一簡別義。遮虛妄執,顯但有識,無心外境。二決定義。離增減數。略唯決定有此三故。廣決定有八種識故。」問唯識之言,謂有八種之識,除八種識體之外,更無餘法乎。答不然,言唯八識者,謂一切諸法不離八識,非言八識之外無餘法也。凡諸法分別為五法:一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應,五無為,此中前四者為事,後一者為理,稱曰五法事理。此五法事理,皆不離識,故稱唯識。以第一之心,乃識之自相,第二之心所,乃識之相應法,第三之色,乃心與心所之所變,第四之不相應法,乃心與心所及色之分位差別,第五之無為法,乃前四法之實性故也。又唯之言,取遮遣遍計所執性,識之言,取依他圓成之二性。唯識論七曰:「唯識言有深意趣。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唯言但遮愚夫所執離諸識實有色等。」義林章一末曰:「梵雲毗若底,此翻為識。識者了別義,識自相,識相應,識所變,識分位,識實性,五法事理皆不離識。故名唯識。」楞嚴經五彌勒菩薩之言曰:「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聖人,因此位的聖人得明得定,故名。...指盤與袱二物。又作柈袱、拌袱。即於盤上鋪小袱,盛疏、印等物。敕修百丈清規卷二受法衣條(大四八·一一二二中):...旃檀,梵語 candana,巴利語同。又作栴檀樹、真檀樹、栴陀那樹、栴彈那樹、栴檀那樹、真檀。本草綱目稱為白檀、檀...(術語)三寶之一。諸佛所說之妙法,珍重如世之財寶,故云法寶。維摩經佛國品曰:集眾法寶,如海導師。增一阿含經一...(名數)一種性未發心記,與上之第一同。二已發心記,與上之第二同。三現前記,與上之第四同。四不現前記,對面說為...(雜語)讀經之試驗也。禪林之語。...亦名:非時藥 子題:舍樓伽漿、八種漿、十四種漿、水淨、蓮華根汁、椰子、酒兩、無慾仙人、蕤、果漿醉人即同酒判、...(515~589)南朝陳代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人,俗姓周。從竹林寺之詡法師出家,受具足戒。後從靜眾寺之峰法師學...苦類智忍者,謂苦法智無間無漏慧生,於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別內證,言後諸聖法皆是此種類。所以者何?由初二種若忍若...Hongjiaozang 日本弘教書院於1880~1885年的鉛字排印本。又稱縮刷藏或校訂縮刻大藏經。它採用中國明代智旭《閱...七世紀之百濟僧。生卒年不詳。推古天皇十年(602)至日本,居於元興寺。長於天文、歷數、地理、方術之學。當檢校僧...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三十七於他有苦不為拔 《集頌》:疾病、根殘、體缺肢,遠行、疲睏身苦四。五蓋四障八尋思,不賴他...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佛三昧者,乃是大雄大力的釋迦牟尼佛觀察此娑...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江蘇常熟人。大師少懷出塵之志,父早亡,受...神通,根據佛經上講,有妖通、報通、證通。證通就是一般說修仙法的那種通,或者是修佛法的那種證。當你業障消除殆盡...我們學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須心口如一。比如我們念一句佛號,很多人念佛號怎麼念呢?在喉嚨裡面念,叫小和尚...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不掛齒。何以故?下至眾生,上齊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勿廢金剛經。 就是《金剛經》的誦持不可廢止,意思是,不能在別人誦持的時候你去阻擋他。 但以持經咒之功德 你持經...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
唯識
【佛學大辭典】
上篇:唯境無識 | 下篇:唯識宗 |
指闡說「當體即空」之教門。就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而言,即指其中之通教。蓋通教繫於方等、般若等二時宣說因緣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