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triṁśati-śastra-kārikā,常雲三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之本頌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簡稱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等,華譯為緣覺,或獨覺,因觀飛花落葉或十二因緣而開悟證道,故名緣覺,又因無師友之教...【阿閦】 淨名經云: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疏云:阿之言無,閦之言動。...(術語)觀空假中三諦於同時,達到圓融之真理也。...煩惱與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礙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稱為煩惱;反之,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稱為菩提。然貪...【圓成實自性所緣】 p1241 瑜伽七十三卷十三頁云:問:圓成實自性、緣何應知?答:緣遍計所執自性;於依他起自性中...【五支所攝不放逸行】 p0286 瑜伽四十卷六頁云:又諸菩薩,住律儀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攝不放逸行。一、前際俱行不放...(術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三之願名。經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頂】 p1026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頁云:中忍所攝能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頂。 二解 大毗婆沙論六卷一頁云:云何頂?...謂三界眾生出生之九種形態。即:(一)卵生,(二)胎生,(三)濕生,(四)化生(以上四生,三界共通),(五)有色(色界)...梵名 Balaruci。又作婆留支。乃阿闍世王之別稱。意譯折指、無指。阿闍世王初生時,相者言凶,其父遂令人從樓上拋下...【法】 法之一字,梵語 dharma ,音譯達磨。在佛典中用例極多,語意頗不一致。大致說來,早期佛教多以法為軌範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遇到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人都有貪、嗔、癡三毒之心。在三者之中,貪心居於首位。一個人...
當一個年輕人要禪師說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時,禪師指著寺廟裡的一棵大樹說,如果你能在十分鐘內爬上去,我將告訴你...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勸人修習密宗,不必茹素,以持戒為小乘之行,大乘離相,有何持...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好,展示了念佛法門豎與一切法門...(1)患病風險。 偶爾一次沒關係,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的心態,總覺得一次偷情不會出什麼事。由於一夜情的發生,常常...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遵循無常的規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這個規律,我們每一個人修學佛法的因緣也遵循著無常的規律。修...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個修行還是在莊嚴一念心性。這個地方我們把這次...過去,有五百商人乘著一艘大船出海尋找奇珍異寶。一日,風和日麗,大家正自歡喜,不消幾日即可到達目的地。過了一會...
唯識三十論頌
【佛學大辭典】
上篇:唯識中道宗 | 下篇:唯識無境界論 |
(術語)六種巧方便之一。施眾生以德,眾生思報其恩時,令眾生行道之方便也。...
辟支迦佛陀
阿閦
三諦圓融
煩惱即菩提
圓成實自性所緣
五支所攝不放逸行
供養諸佛願
頂
九類生
婆羅留支
法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貪慾之心永遠也裝不滿

爬樹之心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一夜情」的諸多後遺症

親近淨慧老和尚的幾點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