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故住於空理與他無諍之禪定也。金剛經曰:「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離欲阿羅漢。」同略疏中曰:「無諍三昧者,以其解空,則彼我俱忘。能不惱眾生,亦能令眾生不起煩惱故也。」智度論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須菩提,於弟子中得無諍三昧最第一,無諍三昧相,常觀眾生不令心惱,多行憐愍。」注維摩經三曰:「肇曰:善吉於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常善順法相,無違無諍。內既無諍,外亦善順群心,令無諍訟,得此定名無諍三昧也。」南嶽著有無諍三昧法門二卷。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非得與所不得法各有三種】 p0721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八卷五頁云:一切非得,總有三種。一、在彼法前,二、在...日本佛教用語。為日本天台宗就法華經「本跡二門」之說,調合大乘起信論與密教之釋摩訶衍論有關心性染淨之思想所立之...【諸欲過患八種】 p1353 瑜伽十七卷四頁云:諸欲令無飽眾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緣能增長貪愛賢聖所應離速趣於壞滅仗托於...(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述記三末曰:如小乘名根本識。唯識了義燈四末曰:大眾部,立為根本識。...即惡魔之住居。心地觀經卷五(大三·三一四中):「若能發心求出家,厭離世間修佛道,十方魔宮皆振動,是人速證法王...(雜語)譏死閱經典之僧也。傳燈錄曰:古靈神師一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師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書名)十四卷,梁釋僧祐撰。凡十篇。皆東漢以下至於梁代闡明佛法之文。其辯難攻詰者,亦具載其往覆之語。六代遺編...際者際畔。指涅槃際與生死際。小乘認為此二者有別,大乘則言生死即涅槃,二者無異。又指相互對立之兩個極端,例如有...(名數)密教依釋摩訶衍論而立者,前之八識與唯識所立不異,第九識之一切一心識,又曰多一識。是真如隨緣而為有情非...(術語)世俗之流類也。釋門歸敬儀中曰:自揣形服,都非俗流。...【有受生種子】 p0550 世親釋三卷二十一頁云:若阿賴耶識,為不共各別色等諸處因體;卽是有受生種子。...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
大乘佛法,為超脫世間而又適應世間的。則其宗要:在先有超脫世間的大覺悟,而後以護念眾生的大慈悲、施其適應世間的...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為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答: 在家的居士,隨分隨力,一般還是...
邪復成非: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即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足夠高大強壯了,這時候的父母其實已經日漸衰老了。可在他們眼中,我們還是孩子,還需要他們...
參禪人,首立沖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無大志,何事不能行,何事不能成。但志有向上志,有向下志...
供養是佛弟子一天當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行止,舉凡早課前以香、燈、花、果供養三寶,或早午齋前合掌供養三寶,乃至對眾...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千年當中,出現了很多祖師大德;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大乘思想...
參禪,是以見性契悟涅槃妙心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禪之一字,本是天竺語音,具體應名禪那,翻成漢語意為思維修。...
無諍三昧
【佛學大辭典】
上篇:無執受 | 下篇:無問自說經 |
(術語)教法之利益,由教法而受之功德利益也。...
非得與所不得法各有三種
本覺法門始覺法門
諸欲過患八種
根本識
魔宮
鑽故紙
弘明集
二際
十識
俗流
有受生種子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對母親再好一點

知初出家,必住叢林,先修福本

學佛人的一天--從供養開始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