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又作須陀摩。國王名。譯言普明。智度論四曰:「昔有須陀須摩王,持戒精進,常依實語。晨朝乘車欲入園遊戲,時有一婆羅門來乞施。王曰諾,待我出還。入園遊戲時,有兩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飛來,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諸王中。須陀須摩王涕零如雨。鹿王問言:汝何以啼如小兒?王言我不畏死,畏失信於婆羅門。王語其所以,鹿足王放之使還。約過七日來還,王還國,布施婆羅門,立太子為王。過七日,欲至鹿王所。國民叩頭留王,王說偈曰:實語第一戒,實語升天梯,實語為大人,妄語入地獄。我今守實語,寧棄身壽命,心無有悔恨。如是思惟至鹿足王所,鹿王見之嘆言:汝為實語人。爾時王讚實語而呵妄語。鹿足聞之,起淨信,放還王及九十九王。」此事酷似仁王經所說普明王為班足王所捉,請七日猶豫,還國設仁王會之因緣。因而天台以為智度論之須陀須摩王,即仁王經之普明王。止觀二曰:「須陀摩王,失國獲偈。」梵Sudhāman。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自性清淨心也。梵網經上曰:虛空光體性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裴休圓覺略疏序曰:是眾生之本源,故曰心地。...亦名:同法賞人後悔戒制意、同法後悔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同法賞人後悔戒七十四。凡眾物共有,...行,修行,或萬善萬行之意;六字者,即南無阿彌陀佛。意即阿彌陀佛五劫間思惟,兆載永劫間修業所得之大功德,總賅於...(術語)真如法性為諸際極,故曰實際。又極真如之實理,至於其窮極,謂之實際。最勝王經一曰:實際之性,無有戲論。...(菩薩)Vajrapāṇi,譯曰金剛手。名義集二曰:應法師云:跋闍羅,此雲金剛。波膩,此雲手,謂手執金剛杵,以立名...【世識】 p0507 世親釋四卷一頁云:世識者:謂生死相續不斷性。無性釋四卷二頁云:世識者:謂似三時影現。又云:謂...三身有四種: 一、法報應之三身。 二、法應化之三身。 三、法報化之三身。 法化等三身 一、法...乃願生西方之人,所須具備十六觀行之一;出於觀無量壽經。又作自往生觀、普往生觀、普觀想、普觀。行此觀法時,觀想...(術語)二十犍度之一。明治覆藏過失罪之章篇。四分律所說。...一相者,指眾生的心體,此心體就是一實之真如;一味者,指如來之教法,此教法就是說明一實之真理。...(術語)於無名之法體上施設假名之謂也。自諸法實相上論之,則世間萬般之事物皆是也。是二假之一。...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樂、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靈決定,由心靈的修煉程度決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小小種子,含藏著微小的基因,需...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 前面的感受是一個直覺的反應,...大家有念《心經》,有許多人都會背誦,但是,看來仍有不少人念經就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或者是不甚了義,不理解經...很多人的緊張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凡是心不安的時候,應該先去了解心為什麼不安?找到原因後,便會發現...
我們學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須心口如一。比如我們念一句佛號,很多人念佛號怎麼念呢?在喉嚨裡面念,叫小和尚...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然重繪設色。...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出去托缽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弟子們...
須陀須摩
【佛學大辭典】
上篇:須陀洹果 | 下篇:須波弗 |
托缽之際,非挨家挨戶誦經乞食,乃邊走邊誦經乞食,稱為連缽。「軒缽」之對稱。(參閱「軒缽」4325) p4809...
本源
同羯磨後悔戒制意
約行六字
實際
跋闍羅波膩
世識
三身(三)
普觀觀想
覆藏犍度
一相一味
有體施設假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修心要從八方面進行努力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推薦】你是快樂的時間多,還是痛苦的時間多
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聖嚴法師:心裡不安的原因

身體不能自主的時候要靠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