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為報恩而奉財物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雜名)由末寺稱所屬之本寺曰本山。【又】素來所住之山曰本山,廣弘明集十六(慧遠萬佛影銘)曰:共立此台擬像本山...云何正定?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止等持。心...亦名:學法女 濟緣記釋云:「梵雲式叉摩那,此翻學法女。」(業疏記卷一七·三一·二○)...全一卷。南宋者庵惠彬撰,宗慧作序,宋淳熙十六年(1189)刊定。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三冊。系評論古今禪林之文事,乃有...因緣所生之法,究竟無實體,故謂之空。...亦名:勸足食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五緣:一、他足食已,二、知他已足,三、發言勸食,四、不作殘法,...(植物)梵名Kesara,又作計薩囉,雞薩羅。譯雲蕊或花蕊。見大日經二,華嚴經七十六。又言師子身毛之旋文。見慧苑音...梵語 mātsarya。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即對財施、法施慳吝之心理。俱舍宗以之為小煩惱地法、...(術語)指三界之生死而言。有者果報之事(果報實有,故云有),海者譬生死之無邊。寶積經曰:生死有海,苦哉痛哉。...(名數)判釋釋迦一代教相之十家也。...指同一義而具多數之名稱。如帝釋一義,又稱憍尸迦、婆蹉婆、富蘭陀羅、摩佉婆、因陀羅、千眼、舍脂夫、金剛、寶頂、...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問: 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懺悔,也得下地獄嗎?請師父開示! 答: 殺、盜、淫、...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不求感應。但是,若不從第一種開始,而直接修學第二種方法的話...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是永遠混在一起的。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問題在哪裡?有時候我們安住在真心,生起戒、定、慧的功德...
往昔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國神祇恆河水邊時,世尊告訴所有比丘:譬如摩竭國中愚惑、少智慧的牧牛人,想要驅趕牛...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薩道,由於宿世餘業的因緣,曾經是兔王,雖然受此果報,但因為累世行菩薩道的功德與...
我們知道,因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煩惱和壞的毛病,甚至是打架鬥毆。因為喝了酒就壯了膽,就會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以及見到的人,這是一種情緒的傳染。比如一個人的遷怒,可以影...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這是玄奘大師《八識規...
報賽
【佛學大辭典】
上篇:報應 | 下篇:報謝 |
【聲聞現觀與菩薩現觀有十一種差別】 p1396 攝論二卷十十一頁云:聲聞現觀,菩薩現觀,有何差別?謂菩薩現觀,與聲...
本山
正定
式叉摩那
叢林公論
空(二)
勸犯足食戒犯緣
計舍羅
慳
有海
十家
一義無量名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安法師:破戒後如何補救
聖嚴法師《念佛法門的層次》

如何判斷真心與妄心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兔王舍身供養梵志

佛門裡為何把酒列入重戒
用微笑將世界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