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Nāgasena,菩薩名。即那先比丘也。佛滅後出世,立佛不說法之義。俱舍論三十曰:「若有大德,名曰龍軍,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深密經疏一曰:「那伽犀那,此雲龍軍,即是舊翻三身輪主。彼說佛果唯有真如及真如智,無色聲等塵相功德。」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物名)Karpūra,譯曰龍腦香。千手千眼治病合藥經曰:劫布羅香者,龍腦香是也。...顯加與冥加。加,即加被。佛於華嚴會上,以身、口、意三業神力,或冥或顯,加被法慧等諸菩薩各各說法,故有此二加。...佛所具妙德四神三昧之一。指清淨無染污之一切功德的積集。所謂「四神三昧」,即佛所具之四種妙德,即指無形、無量意...(地名)山名。譯曰遠聞。探玄記十五曰:郁提尸山。此雲遠聞山。謂多處遠人皆聞故,即此國四週之山處也。梵Udeśin...(術語)五濁與十惡也。觀無量壽經曰: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天台觀經疏曰:濁惡者,濁五濁也:一見...【計度分別】 p0867 俱舍論二卷五頁云:餘二分別、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諸念為體。散、謂非定。意識相應散慧,名...【九種正行】 p0092 瑜伽七十二卷二頁云:復次菩薩有九正行,依於自義及與他義。一、於生死正行。二、於有情正行。...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窺基(632~682)譔於咸亨三年至五年(672~674)。又稱說無垢稱經讚、說無垢稱經讚疏。收於大...指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種得道的大眾。...又名喜見城,是帝釋天的宮城,在須彌山之絕頂。...(雜語)事法之業務也。又佛法上之業務也。華嚴經八十曰:普解世間諸法務。唐僧傳(慧皓傳)曰:既達成都,大弘法務...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
外道,我們看經典上,尤其是《阿含經》,其實它這個外道不是我們現在的外道了。現在外道是沒什麼章法,古時候印度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有人愛拿自己的長處去揭別人的短處,心內意外,優越感不請自來,癡慢孳生不輟,好一個自陷局域...
為了隨順中國傳統文化的名諱、禮儀,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也很複雜。 法名: 從出家那天開始,剃度師父就給你取法名,...
母親生命的最後六十七天,我一直在她身邊陪伴。母親生病、手術、術後康復以及舍報的整個過程,對我而言是既突然而又...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後,我自然選擇的是素食。這並非因為信仰,我只是回歸了自己的天性。肉食於我,才是痛苦又無奈的...
《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所說的話。佛陀圓寂之後,有些弟子們,就忙著造塔、供養舍利。...
佛陀對於我們的勸誡,有兩句非常重要的話──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遠記住這八個字: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
我想每一位學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個定位,就是要知道我們身在何方,同時也要知道心歸何處。所以說在人...
龍軍
【佛學大辭典】
上篇:龍光王佛 | 下篇:龍河 |
又作佛龕、豆子。即安置佛像或經卷之器具。呈箱形,上為屋頂狀,下則設須彌座,前面並有左右對開之門戶,有塗漆或貼...
劫布羅
二加
清淨積
郁提尸
濁惡
計度分別
九種正行
說無垢稱經疏
聖眾
善見城
法務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凡事推因驗果,皆可論及過去與未來

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

陪母親最後六十七天
素食讓我回歸天性

【推薦】造寺供養舍利,非比丘正業

內魔不生 外魔不起
